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技术中心>绿色建筑推进乏力,各方纠结成本分摊

直播推荐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绿色建筑推进乏力,各方纠结成本分摊

2012年11月13日 15:09:47人气:2963来源:北京时代新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绿色建筑推进乏力,各方纠结成本分摊
  如何评价建筑的绿色程度,即标准问题一直是中国推行绿色建筑的障碍之一。
  根据2006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我国的绿色建筑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二和三3个标准,各类建筑项目经*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审定并颁发证书和标志后,方可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这是所谓的中国“绿标”。
  同时,认可度较高的是美国的LEED标准,但该标准是否适用于中国还存在争议。
  除标准,成本居高和奖惩措施不到位,也是中国绿色建筑推行乏力的原因之一。据业内人士计算,要达到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每平方米的成本要增加5%-10%,而目前,*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并不能覆盖全部成本,加之国内消费者对购买绿色产品尚不积极,绿色建筑增长乏力。
  “成本问题无非是绿色建筑推进速度快慢、选择标准高低的问题,我们可以在企业、政府、社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方法。”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表示,“企业前期的付出肯定会多一点。但当大家认识和理解了绿色建筑的优势之后,就会转化为客户承担了。”
  不过,真正在做绿色建筑的企业还是少数,大部分地产商还在等待更加明晰的政策信号。
  开发商倒逼建材商做绿色?
  中国绿色建筑尚处起步阶段。
  今年4月中旬,*公布的《2011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情况通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353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3488万平方米,其中2011年当年有241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米。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北京等省市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较多,贵州、云南、海南、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尚未开展此项工作。
  不过,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认证并非强制性指标,全国绿色建筑数量虽在逐年增加,推广起来却困难重重。而已出台的国标也只是普及性的,标准较低,尚不具备引导性,部分企业的标准甚至高于*的标准。
  “中国现有的绿色建筑很多通过了美国LEED认证,建筑业的行业联盟甚至早于*就已经提出了中国的绿色建筑标准。”新世纪置地有限公司董事长漆洪波说,“但还是有很多地产商仍然把绿色当成一个招牌,没有进一步想到底应该怎么做。”
  “按理说,世界各国都是建筑材料商首先提出节能环保,逼着使
  用者用节能环保材料来促进整体环保。中国现在做得比较差,是建筑商逼着材料生产商在做。”任志强说,“假定中国买到的都是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那开发商做的建筑就一定是节能的,但是现在中国大量的建筑材料本身就不环保,所以还是需要政府支持。”
  事实上,以美国为例,绿色理念贯穿建筑的设计、工程、建材、技术、财务管理等每个环节,LEED标准也是从建筑设计之初便对各项节能环保指标进行指导和技术检查,而我国的三星标准仅在建筑完工后对绿色指标进行技术考核,在考核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可量化性方面仍存争议。
  “国家放慢节奏,让标准和经济增长、大量落后技术的转换相适应,因此部分企业反而走在了国家前面,这可能就是我们的发展现状所决定的特殊情况。”谈到做实绿色建筑,任志强似乎很着急,他的判断是:若前端的建材商、后端的消费者、监管的政府部门均无积极性,中间的地产商喊绿色建筑也只是一头热。
  此外,绿色建筑涉及面广,设计、建材、房屋建造等全产业链上的标准都需进一步细化。“标准都是一步步提高的,政府需在每个环节给出制造企业具体的时间表。因此,企业和政府应该从制度上共同寻找解决方法,而不是政府一味保护落后。”任志强表示。
  成本不是*因素
  据地产界业内人士计算,要达到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每平方米的成本要增加300元-600元,这也与*的计算(成本增加5%-10%)相符。
  今年4月,*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显示,2012年,二绿色建筑的奖励标准为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三为80元/平方米,而一星并不享受奖励补贴。
  从地方来看,上海、西安、深圳、江苏等多个省市都出台了针对绿色建筑的补贴政策。以上海为例,获得二或三绿色建筑标识的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每平方米补贴60元。其中,整体装配式住宅示范项目,对预制装配率达到25%及以上的,每平方米补贴100元。
  不过,即便如此,政府补贴仍然无法全部覆盖支出成本,这些多出来的钱究竟应该怎样分担?
  “绿色理想和追求利润并不矛盾。”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在“中国企业绿色契约行动”论坛上表示,“成本问题无非是绿色建筑推进速度快慢、选择标准高低的问题,我们可以在企业、政府、社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方法。”
  冯仑认为,地产企业家若有发展绿色建筑的理想,可先分担300元;政府补贴相应提高为每平米200元;随着客户对绿色建筑的认同,愿意自己承担100元,三方共同努力则可逐步推开绿色建筑市场。如果经济周期发展,客户就会愿意承担全部费用购买绿色住宅;若经济周期下行,企业家承担200元,政府补贴100元,消费者可以不出钱。
  “企业前期的付出肯定会多一点。但当大家认识和理解了绿色建筑的优势之后,就会转化为客户承担了。
  相对于环保意识较强、房价持续走高的一线城市,活跃于二、三线城市的地产商显然忧心更甚,绿色建筑还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全面推行为时尚早。
  “现在县级城市的房价每平米只有三四千元,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可度低,即使政府补贴200元,企业也承担不了每平米400元的绿色成本。
  尽管成本是绿色建筑推行不利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因素。
  “做绿色建筑一定会大幅提高成本是个误区。“绿色建筑并不是技术的堆砌,通过建筑设计本身的朝向选择、建筑体型、遮阳、自然通风等被动式设计理念,就能够减少照明、采暖及空调的耗能。”
  “目前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占比还很低,一星标准都不是硬性指标。在这样的背景下,让三、四线城市做绿色建筑不符合市场规律。“还是从一线城市开始做起,然后*逐渐把绿色标准定为硬性指标,这样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做好。”
  相关检测设备:高强螺栓检测仪/门窗三性检测设备/抗滑移系数检测/建筑维护结构检测仪/抗滑移系数检测/平板导热仪/水紫外辐照试验箱
  :
  :李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更多 >

工控网机器人仪器仪表物联网3D打印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农业机械食品加工设备制药设备仓储物流环保设备造纸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化工设备电子加工设备水泥设备海洋水利装备矿冶设备新能源设备服装机械印染机械制鞋机械玻璃机械陶瓷设备橡塑设备船舶设备电子元器件电气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关闭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