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摘要:由*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十室)牵头,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室(二室)混合信号模拟IP团队承担的“热电堆传感器配套芯片”课题。
近日完成热电堆模拟前端及高精度温度传感器芯片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芯片在功能和性能上均达到较高水平,是目前国内针对热电堆应用的高性能集成电路芯片。
近年来随着红外传感技术的不断进步,采用微机械系统(MEMS)技术制作的非致冷热电堆红外探测器以其能耗低,重量轻,体积紧凑、开机预热时间短和成本低等优点而倍受关注。且因其制作工艺与标准CMOS工艺兼容、结构简单、可靠,易于与外围信号处理电路进行单片集成等特点,更是成为了工业界和科研单位研究的热点。
在二室主任黑勇研究员的规划指导下,由胡晓宇副研究员、范军、陈铖颖组成的模拟IP项目组对热电堆外围配套芯片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在本课题中成功完成了低噪声低失调模拟前端以及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的芯片研发。测试结果表明,该芯片性能达到国内*水平。其中低噪声低失调模拟前端采用斩波技术,包括低噪声低失调运算放大器以及高精度Sigma-Delta模数转换器。测试结果显示,该芯片有效检测精度达到9bit,在-40~125℃温度范围内,模拟前端放大增益线性度变化仅为4.5%。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设计中,项目组充分考虑了运算放大器失调、BJT失配、电流镜失配、BJT工艺误差、后端量化电路失调等非理想因素,采用离散时间的工作方式,结合分时平均的控制测量思路,结合BJT增益非线性校正、器件失配校正等技术,zui终完成了设计。通过温箱测试,该温度传感器在20~125℃范围内,检测精度控制在±0.1℃以内。
目前,项目组重点突破了部分低噪声、低失调模拟前端关键技术,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索高性能热电堆传感器单芯片集成技术,为开展高性能的红外传感器配套芯片研发和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日完成热电堆模拟前端及高精度温度传感器芯片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芯片在功能和性能上均达到较高水平,是目前国内针对热电堆应用的高性能集成电路芯片。
近年来随着红外传感技术的不断进步,采用微机械系统(MEMS)技术制作的非致冷热电堆红外探测器以其能耗低,重量轻,体积紧凑、开机预热时间短和成本低等优点而倍受关注。且因其制作工艺与标准CMOS工艺兼容、结构简单、可靠,易于与外围信号处理电路进行单片集成等特点,更是成为了工业界和科研单位研究的热点。
在二室主任黑勇研究员的规划指导下,由胡晓宇副研究员、范军、陈铖颖组成的模拟IP项目组对热电堆外围配套芯片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在本课题中成功完成了低噪声低失调模拟前端以及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的芯片研发。测试结果表明,该芯片性能达到国内*水平。其中低噪声低失调模拟前端采用斩波技术,包括低噪声低失调运算放大器以及高精度Sigma-Delta模数转换器。测试结果显示,该芯片有效检测精度达到9bit,在-40~125℃温度范围内,模拟前端放大增益线性度变化仅为4.5%。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设计中,项目组充分考虑了运算放大器失调、BJT失配、电流镜失配、BJT工艺误差、后端量化电路失调等非理想因素,采用离散时间的工作方式,结合分时平均的控制测量思路,结合BJT增益非线性校正、器件失配校正等技术,zui终完成了设计。通过温箱测试,该温度传感器在20~125℃范围内,检测精度控制在±0.1℃以内。
目前,项目组重点突破了部分低噪声、低失调模拟前端关键技术,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索高性能热电堆传感器单芯片集成技术,为开展高性能的红外传感器配套芯片研发和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ARCE2025亚洲机器人大会暨展览会
展会城市:广州市展会时间:202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