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技术中心>绿色建筑加速推广技术路线或还不成熟

直播推荐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绿色建筑加速推广技术路线或还不成熟

2013年04月22日 15:01:40人气:2552来源:北京时代新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当传统建筑模式因其高污染、高耗能、低质量等弊端而成为生态不能承受之重时,绿色建筑已经成为破解中国建筑囧境的*途径,而2013年新年伊始,*通过国办发2013年“1号文件”转发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这为加速推广“绿色建筑”打了一针催化剂。

    与*“方案”相伴的是各地绿色建筑方案的火热出台。比如2013年新年前后,安徽省规定2015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上海明确2015年装配式住宅面积占开工总量的20%;湖南提出从2014年开始长沙市保障性住房要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等等。这些政策法规各有不同,但目标一致,即倡导并且鼓励绿色建筑的兴建,而一些采取住宅产业化方式兴建绿色建筑的企业也将获得物质奖励或者政策倾斜等一系列奖励。
    绿色建筑对企业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
    政策的鼓励自然会刺激企业兴建绿色建筑的热情。于是乎,各大开发商纷纷打出绿色建筑的旗号,而各大建筑企业则纷纷将工业化生产、住宅产业化配套作为宣传自身产品的重要卖点。然而在住宅产业化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下,我们不能忽视这样的现实——受技术路线不成熟、成本高企、社会需求较小等因素影响,一些住宅产业化新技术难以转化为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住宅产业化的整体脚步依然缓慢。众多号称采用住宅产业化技术的企业并未达到住宅产业化的标准或者所号称的住宅产业化标准。
    就拿自称在住宅产业化方面投入巨大精力的万科来说,离技术成熟仍然相差甚远。比如2009年6月,深圳市专家经济技术服务中心丁成章在撰写的《万科在搞“住宅工业化”吗?》中称:“万科目前所做的‘住宅工业化’工作,与它以前所开发的楼盘,在程序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只是所谓的‘住宅工业化’楼盘或项目中的某些建筑构件是采用OEM(俗称“贴牌生产”)的方式从OEM厂商那里采购来的。”时隔三年多,丁成章仍坚持认为,万科的住宅工业化还是贴牌生产。他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表示,万科没有自己的住宅工业化生产线。万科上述内部人士印证了此说法,他表示,在过去的住宅工业化项目中,万科都是与各地的构件厂合作,采购部件造房。而我们知道企业在住宅产业化中决胜的关键就是工业化程度高,并且形成全产业链。
    企业苦练内功打好根基才是完胜市场的关键
    因此,绿色建筑尽管呈现出一块诱人的市场蛋糕,但是吃到它也绝非易事。摆在我们面前的zui大现实就是尽管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潮流与趋势,但是住宅产业化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而住宅产业在国外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住宅产业化又涉及到生产成本、产业技术、行业成熟度等方方面面也使得后来者不可能马上居上。
    所以苦练内功是关键。比如前面提到的万科,尽管在住宅产业化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瓶颈,但仍然“押宝住宅产业化“,意欲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住宅产业化的转型升级。这也就是王石(微博博客)所言的”在经历绿色化、住宅产业化的转型后,万科真正持续的增长2016年才开始“。
    当然在这条道路上亦不乏“内功深厚“、步伐稳健的企业。比如在住宅产业化道路上践行17年,成为我国*家以“住宅工业“类别核准成立的企业——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简称”远大住工“)就充分吸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先进住宅产业化技术理念,其产品也历经五次升级换代,第五代集成住宅体系工业化程度已经达到85%以上,达到水平。
    成功源于努力也源于目光。促成远大住工住宅产业化的今天则是源于董事长张剑1996年的一次日本之行。据张剑当时的观看,日本效率zui高的房子,是仅用8个小时建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住宅,早晨8点钟开始建设,下午4点钟做完,而且品质非常好。“为什么会这样?(日本)开发了一些新的技术,像制造汽车一样用工业化模式制造房子,房子主要是由制造业企业而不是建筑队来建造的,而且都是由像三菱、住友、大和、丰田、三井等制造业大企业来做的。“从此张剑开始了住宅产业化之路。17年以来,远大住工已利用工业化技术造成建筑超500万平方米,开发建设“荷园”、“麓园”、“花漾年华”、“蓝色港湾”等数十个项目,其中的“远大宁乡蓝色港湾“和”远大张家界蓝色港湾“更是获得了绿色建筑的zui高奖项。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更多 >

工控网机器人仪器仪表物联网3D打印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农业机械食品加工设备制药设备仓储物流环保设备造纸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化工设备电子加工设备水泥设备海洋水利装备矿冶设备新能源设备服装机械印染机械制鞋机械玻璃机械陶瓷设备橡塑设备船舶设备电子元器件电气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关闭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