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技术中心>住宅产业化:“春天”的到来尚需时日

直播推荐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住宅产业化:“春天”的到来尚需时日

2013年08月26日 14:12:02人气:2396来源:北京时代新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作为房地产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一环,住宅产业化正越来越被行业重视,甚至有专家预言,产业化是未来房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已在中国有过15年发展历程的住宅产业化,因遭遇高昂成本、产业链不成熟等多重阻力,推进速度缓慢。职能部门只能以保障房为契机,为住宅产业化寻求突破之路。

    产业化进程缓慢
    其实,中国对住宅工业化的探索已达15年,早在1998年,*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便已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旨在统一管理、协调和指导全国有关住宅产业化方面的工作。2002年以来各地建立了33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然而,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住宅产业化仍存有不少差距。我国住宅建设基本上仍是粗放型,传统陈旧的技术仍在被大量采用,先进的技术及技术革新往往被建设中的短期行为排除在外。住宅部件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低、住宅部品尚未形成配套系列,据统计我国部品、材料以及配套产品品种不足2000种,而日本有10000多种。
    为何产业化进程如此之慢?
    据调查,当前,我国企业在成本核算和市场需求方面并没有工业化生产的利益驱动,这成为困扰我国实现住宅产业化的zui大阻力。
    从会计成本上看,产业化在开始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前期投资较大,包括工厂的修建,一系列的调研和实验,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且效益不会短期内见效。
    作为住宅产业化的者,万科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住宅产业化成本造价太高。比如外墙反打施工工艺中固定面砖的橡胶网格和双面胶、保温材料、外墙接缝防水材料等,只能从日本以及其他国家进口。
    万科一语中的的同时,也有相关研究数据作支撑。据了解,开发商采用住宅产业化每平方米的造价比传统方式高出350元至500元,一家开发商按一年300万平方米的开发量计算,将会增加12亿元左右的开销。
    除高额成本挡道,产业链不成熟也是住宅产业化的一大阻力。
    万科在住宅产业化向全国大规模推广的过程中,就遭遇到了重重困难,例如上下游配套不足、技术工人缺乏、产品成本造价过高等因素。
    业内专家表示:“住宅产业化适合于同时拥有水泥、建材、开发等业务且上下游产业链紧密的开发商,但目前大部分中国开发商只做开发,上下游打不通,开发商做住宅产业化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保障房成突破口
    成本高昂,产业链不成熟,不足以成为进程缓慢的zui终理由,如何突破阻力?职能部门也在为住宅产业化寻找新的突破口。
    业内的聚焦点在政府主导的保障房建设。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推广,zui重要的是存在大量的产品需求。保障房一方面具备这个条件,另一方面,保障房有政府主导和投资支持,易融入产业化的理念和内容。
    从目前各地在住宅产业化的试点项目来看,也验正了这个现象,北京、深圳、上海、江苏的一些城市正在以保障房为载体,以建筑工业化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宅产业化的优势正在被房企重新认知。现在的建筑都是人工建起来的,这就会因为工人素质等因素产生各种房屋质量问题,房屋品质难以得到控制。
    产业化的直观表现就是工厂化与标准化,每堵墙、每个装修细部都可以是一条生产线制作出来的,意味着节能环保,省时省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多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
    尹中立表示,如今产业化的概念已经铺开,但是短时间内还难以达成这样的预期。尹中立分析,产业化的zui终目标就是机械化代替人工,只有人工成本高于机械化水平的时候,产业化的真正目标才能得以实现。虽然当前的人工成本较高,但是比起产业化的成本,还是相对较低的。
    南京林业大学社会系主任孟祥远表示,开发成本越来越高,地价越来越高,利润持续走低,房地产的集约化发展会导致小企业退出,大企业和品牌房企版图提升,形成更好的服务。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更多 >

工控网机器人仪器仪表物联网3D打印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农业机械食品加工设备制药设备仓储物流环保设备造纸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化工设备电子加工设备水泥设备海洋水利装备矿冶设备新能源设备服装机械印染机械制鞋机械玻璃机械陶瓷设备橡塑设备船舶设备电子元器件电气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关闭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