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产业还在启步阶段,各种LED照明技术还在进一步完善中。我国LED产业需要把握市场脉搏,积极拓展消费市场,形成以市场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市场需求的良性循环。发挥LED的优势,发展有特殊用途的LED发光设备,积极扩大LED发光设备的应用范围。
非接触供电技术
非接触供电技术的特点是供电端与用电端无需任何物理上的连接,就可以把电能传输给用电端。利用电磁波进行毫米到厘米级范围的近距离非接触供电系统已经得到应用。如电动车辆、深水作业、机器人、矿山机械、电动牙刷、手机和笔记本等移动设备,甚至在植入人体的电子医疗器件也采用了这一技术供电、充电。因此,近距离非接触供电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基本原理
非接触供电系统包括电能发送单元和电能接收单元两部分。电能发送单元主要由交直流电源电路、功率放大输出电路、驱动电路、振荡电路、基准电压电路、控制保护电路以及发射线圈L1(变压器初级)组成;电能接收单元主要包括接收线圈L2(变压器次级)、高频整流滤波电路和负载组成(如图1所示)。
非接触供电系统工作时输人端将交流市电经全桥整流电路变换成直流电,或用直流电端直接为系统供电,直流电通过振荡电路逆变转换成高频交流电经功率放大输出电路放大供给发射线圈L1。通过发射线圈L1与接收线圈L2耦合电能,接收线圈L2输出的电流经高频整流滤波电路变换成直流电提供给负载。
2特性和缺陷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非接触供电技术,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必须有谐振频率一致的电磁共振,才能传输电能,而具有以下主要特性和缺陷:电磁共振以“电一磁一磁一电”的方式实现电能的传递,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然存在着电磁辐射和能量的损耗,因此,近距离的实际效率很难超过80%,远距离的状态下,效率可能很低。因此,不符合节能的概念。
电磁能与距离的关系为电场强度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磁场强度与距离的四次方成反比。单纯的电磁共振是不可能长距离传输的。通常在1米处,效率不超过l%。因此,只能在近距离内使用,一般不超过10厘米。
电磁共振可以穿透非金属,却不能穿透金属。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制造出即时充电或即时供电的电器,在移动性、防水性和隔离性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同样可以应用这个特性,来解决其自身的电磁干扰问题。选择一个适当供电频率使系统产生共振,则电能发射端的电磁波频段对正常的通信、广播没有干扰或干扰较小,对人体或其他生物不构成伤害,符合安全指标。
在几个厘米以内的近距离的电磁共振中,还存在着空振高压问题:接收电路在负载时的电压与空载时的电压相差悬殊,往往是数倍甚至是十倍以上,致使接收电路在空载时,由于电压的大幅度升高,将负载电路烧坏。是目前电磁共振的非接触供电技术难以实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非接触供电技术在LED发光设备的应用
现有的LED发光标志牌、LED照明产品等,通常采用有线方式供电、充电。因而需要通过接口和导线进行有线方式供电、充电,需要在发光标志牌、照明设备上安装接口及导线,导致设备整体防水、防漏气性能低且不可靠。无法长期使用、安装、储存在恶劣的环境中,如水中、矿井中或者连续潮湿的环境中。
本文探究非接触供电技术应用于LED发光设备可行性,把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电能接收端置入到LED发光设备内。选择适当的LED驱动技术,设计能进行非接触供电或充电的LED发光设备。该LED发光设备具有移动性、高度防水性、高度隔离性,适用于水下作业、矿井作业、抗洪救灾等特殊场所的安全标志牌与照明。
上一篇:PAC相比PLC技术优势
下一篇:Moxa全新推出机架式工业计算机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交易会 暨先进制造业博览会
展会城市:合肥市展会时间: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