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名称:LY送SL天康电缆。
电缆型号:YJV22-8. 7/10 3×150+YJLV22-8. 7/10 3×150。
投运日期:1998年8月。
故障日期:1999年4月。
运行时间:8个月。
敷设方式:电缆沟。
运行情况:运行电压10kV,电流180~260A,无过热记录。
故障性质:运行跣闸。
故障部位:故障点在距LY端366m处的铜铝过渡中间头,铜铝接续管的铝侧。
故障环境:故障点附近支架整齐,无积水,状况良好。
安装记录:经请示运行和管理部门同意后,将等截面铜铝芯电缆对接,其他无异常记录。
试验记录:历次试验数据正常。
故障剖检:
(1)电缆本体方面:
铜、铝电缆本体结构、材料等状况良好,未见异常。相同截面铜铝电缆对接,将给铜铝过渡金具(铜铝连接管)铝端(大端)压接带来困难。
(2)电缆附件材料方面:
①故障电缆附件是××市辐射化学研究所生产的热缩电缆附件。
②应力处理结构采用应力带绕包应力锥方式形成。由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目前,应力带的结构已被应力管所取代。
③由于故障电缆附件已严重烧损,其残留部分未发现其他产品质量问题。
(3)电缆头制作工艺方面:
①金具压接部位处理不良:铝端填加线芯留头长、不整齐、有翘起的尖角。
②金具两端半导电层处理不善:金具两端空隙处未作处理。
③内半导电管覆盖整个接续管,反应力锥的电缆本体绝缘上。压坑未用半导电带填平,并搭接在接续管两端未削
④金属屏蔽层恢复不完善:褶皱多,有遗漏。
⑤应力锥结构欠佳:长度不够。
⑥其他方面未见较大问题。
分析结论:这是一起具有代表性的电缆故障寨例。经上述情况调查与故障部位解剖检查的综合分析,认为这起电缆故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等截面铜铝电缆的对接是个错误的决定。
②电缆附件产品结构不理想。
③电缆头制作工艺水平差距较大。
改进建议:经过这起电缆事故的调查、解剖与分析,明确了这起电缆故障的原因,找出了工作中的漏洞与缺陷。为了改进今后的工作,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建议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改进:
①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避免重大决策失误。
②选择技术*、质量可靠的附件产品。
③适时加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让管理人员懂科学会管理;使操作人员掌握电缆头制作技术的实质与精髓。
上一篇:TI推出支持近红外光DLP芯片组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交易会 暨先进制造业博览会
展会城市:合肥市展会时间: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