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摘要:结合监狱管理的实际需求,将RFID技术应用于监狱管理改造,设计一套基于RFID技术的监狱综合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对监狱内所有人员进行管理,具有人员日常生活管理(包括管理人员、狱警、服刑人员)、生产区人员定位和实时视频监控等功能。
RFID的电子标签技术的出现,或对监狱管理带来革命性的转变。通过在罪犯肩上佩戴含有RFID标签,并与视频监控联动,随时可以通过系统迅速锁定每名罪犯的具体位置。
再者,原先罪犯的劳动工具(如剪刀、扳手)一般都是早上在带班干警的监督下领取,然而到了交工时,工具无故遗失、不对号现象屡见不鲜,给监狱安全带来很大隐患。现在假如有在工具上嵌入RFID标签,就可以很好的对工具进行对号管理。即便遗失,也可通过系统及时寻找到。
RFID借由物联网概念的发酵,也逐步引起司法管理部门的重视,目前一些*正在进行试点,一旦应用成熟,将向全国铺开。
除了RFID技术的探索外,监狱安防业者同样密切关注视频分析技术的进展。如监狱行业早在2006年前后就有尝试将智能分析应用于周界、出入口等区域,夜间某布防区域一旦出现人员走到迹象,系统即联动广播、报警、灯光等系统。应用智能分析可代替值班干警监视,将人力从疲劳中解放出来。
一、RFID信息系统应用简介
RFID监狱智能管理系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区分识别监狱犯人、管理人员,并将管理系统中的每个人的信息与现实中的每个人一一对应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监狱管理系统信息化!
RFID技术已经被美国、荷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广泛应用于监狱管理,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可靠的管理技术。
系统可与监狱系统的现有摄像监控平台结合,实现无线区域与可视监控联动报警。
针对异常跨区域行为、无信号、拆卸、剪断等异常信号即时甄别并切换现场监控录像(声光报警),并对此区域进行对讲喊话;实现人性化监控,有效降低监控人员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
所需配套产品为:RFID读写器(定向、全向天线);腕式有源标签;卡或条式有源标签;*控制器(多台显示器、声光报警对讲装置);RFID监狱管理软件;红外摄像机;网线等。
可接入信息化平台,与各资源库及应用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并实现监区、监狱、市监管局、省监管局、*等各级管理部门信息传输。
二、系统建设分析
1、建立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平台
建成监狱综合信息系统骨干平台,基于该平台建立消费及身份识别。随监狱规模的扩大、卡片功能的增加只需随时增加子系统,不需再对平台进行扩充。持卡人的基本信息资料作为统一的公用数据在监狱内部网上实时共享,做到一人一卡、一人一户,所有数据的变更都做到全网立即生效。
2、实现“一卡在手,通遍监狱”
消费综合信息管理:在各监狱区内,凡涉及到现金使用的任何一个消费网点,都能通用。如:缴费、食堂、超市、小卖部、浴室、开水等收费管理等。
身份识别综合信息管理:用监狱卡取代各种证卡实现身份识别综合信息管理。所有用证、用卡的信息管理系统,其身份识别部分都连通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身份识别的数据共享。
提供完善的扩展接口以实现与第三方子系统的连接:实现监狱综合信息系统和监狱等各部门管理信息系统部分数据对接,经过系统*或通过中间服务器,以监狱卡为媒介,持卡人可以共享各类数据,方便查询,不仅有利于监狱集中管理,也能为干警和犯人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第三方子系统,可以实现与监狱综合信息系统的挂接与捆绑。
自助业务:建立统一的监狱自助查询系统,包括网上查询,触摸屏查询,*查询,管理部门查询服务。
3.架构设计分析
(一)建立“一体化”平台,实现“一卡在手,通遍监狱”
该项目在监狱卡建设过程中,必须防止信息化建设中产生新的信息孤岛,避免由于各种瓶颈导致信息不通,标准不*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监狱卡内部的、以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统一共享数据为基础的一体化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通过“一库一卡一个平台”,实现:
(二)一个数据库: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采用数据库综合管理平台,综合统一管理不同系统数据,保证公用数据共享。公用数据的变更,全网立即生效,实时共享。
(三)一张智能卡: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一人一户,一人一卡。每个人有*的帐户号,卡片的变更,不需要更换帐户号。从而。
1、实现“消费交易综合信息管理”。在监狱内,凡涉及到现金使用的任何一个消费网点如:缴费、食堂、超市、小卖部、浴室、洗衣、上机收费管理等。
2、实现“身份识别综合信息管理”。用定位监狱卡取代各个监狱以前的各种证卡,实现身份识别、定位监狱卡。所有用证、用卡的信息管理系统,其身份识别部分都连通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身份识别的数据共享。
(四)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并只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管理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所有应用人员、应用子系统、应用终端等的身份认证、信息发布。在监狱卡管理平台的基础上,
通过*,可以在任何位置挂接子系统。
用户运行应用软件,可以进行自定义界面菜单,实现操作使用一体化;可以实现身份信息全局共享;同时实现对各个子系统的状态的监控,实现全局的财务等信息的统一管理;当应用规模扩大或卡片功能增加时,只需随时增加子系统,不需要对平台本身进行推翻改造;提供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备监控管理;实时监控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所有接入RFID设备的联机日志、运行状态本;能够监控所有接入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的列表、网络地址、*识别号、安放位置、使用责任人、启用时间、终止时间等设备相关信息的有效性管理、统计、报表;可以通过监控平台对系统中的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和管理操作。
4、建立“标准化”平台,实现与*标准接轨
*已经制定并颁布了数据库相关标准。在监狱内部,也已经形成了许多内部通用的信息标准。为了同步各类管理信息,并有效的加以利用,必须建立以“数字监狱”的统一标准为基础的标准化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从而实现。
5、建立“开放式”平台,实现用户享有主动权
为了实现用户单位可以“自我建设、自主扩展、自行优化”的目的,有效利用监狱卡资源,必须建立开放式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其中包括:
(一)架构的开放:应用发布类的软件全部采用三层结构,与第三方接口全部采用WebServIDe、XML标准接口。注:内部管理类的(如财务管理、终端监控等)软件,采用多层体系的C/S、B/S结构。
(二)卡片的开放:用户单位可以自行定义卡片内数据,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卡片的资源,而且可以兼容原有卡片的资源。
(三)终端设备的开放:用户单位可以通过适配器,自行开发和使用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应用程序库函数,自行开发具有个性化的应用程序,调整终端设备的功能。可以通过中间套件,接入第三方设备,接入时,平台不需要进行大的改动。
(四)应用数据的开放:用户单位可以通过数据适配器,实现各应用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方便、快速的集成第三方系统。
(五)密钥的开放:用户单位可以自行确定和掌握全部使用密钥,保证系统安全运营的主动权。
总结
RFID是近些年来新兴起的自动识别技术,对于其应用,在正方兴未艾,而国内则相对滞后,应用范围较小。因此本文将RFID技术引入监狱管理行业,针对于监狱综合管理提出了改进的RFID应用方式,并提出整个管理系统总体的规划与设计方案。在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综合运用了当今*的RFID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主动探测技术、数字图像编解码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实现了监狱信息系统系统功能要求。
RFID的电子标签技术的出现,或对监狱管理带来革命性的转变。通过在罪犯肩上佩戴含有RFID标签,并与视频监控联动,随时可以通过系统迅速锁定每名罪犯的具体位置。
再者,原先罪犯的劳动工具(如剪刀、扳手)一般都是早上在带班干警的监督下领取,然而到了交工时,工具无故遗失、不对号现象屡见不鲜,给监狱安全带来很大隐患。现在假如有在工具上嵌入RFID标签,就可以很好的对工具进行对号管理。即便遗失,也可通过系统及时寻找到。
RFID借由物联网概念的发酵,也逐步引起司法管理部门的重视,目前一些*正在进行试点,一旦应用成熟,将向全国铺开。
除了RFID技术的探索外,监狱安防业者同样密切关注视频分析技术的进展。如监狱行业早在2006年前后就有尝试将智能分析应用于周界、出入口等区域,夜间某布防区域一旦出现人员走到迹象,系统即联动广播、报警、灯光等系统。应用智能分析可代替值班干警监视,将人力从疲劳中解放出来。
一、RFID信息系统应用简介
RFID监狱智能管理系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区分识别监狱犯人、管理人员,并将管理系统中的每个人的信息与现实中的每个人一一对应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监狱管理系统信息化!
RFID技术已经被美国、荷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广泛应用于监狱管理,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可靠的管理技术。
系统可与监狱系统的现有摄像监控平台结合,实现无线区域与可视监控联动报警。
针对异常跨区域行为、无信号、拆卸、剪断等异常信号即时甄别并切换现场监控录像(声光报警),并对此区域进行对讲喊话;实现人性化监控,有效降低监控人员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
所需配套产品为:RFID读写器(定向、全向天线);腕式有源标签;卡或条式有源标签;*控制器(多台显示器、声光报警对讲装置);RFID监狱管理软件;红外摄像机;网线等。
可接入信息化平台,与各资源库及应用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并实现监区、监狱、市监管局、省监管局、*等各级管理部门信息传输。
二、系统建设分析
1、建立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平台
建成监狱综合信息系统骨干平台,基于该平台建立消费及身份识别。随监狱规模的扩大、卡片功能的增加只需随时增加子系统,不需再对平台进行扩充。持卡人的基本信息资料作为统一的公用数据在监狱内部网上实时共享,做到一人一卡、一人一户,所有数据的变更都做到全网立即生效。
2、实现“一卡在手,通遍监狱”
消费综合信息管理:在各监狱区内,凡涉及到现金使用的任何一个消费网点,都能通用。如:缴费、食堂、超市、小卖部、浴室、开水等收费管理等。
身份识别综合信息管理:用监狱卡取代各种证卡实现身份识别综合信息管理。所有用证、用卡的信息管理系统,其身份识别部分都连通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身份识别的数据共享。
提供完善的扩展接口以实现与第三方子系统的连接:实现监狱综合信息系统和监狱等各部门管理信息系统部分数据对接,经过系统*或通过中间服务器,以监狱卡为媒介,持卡人可以共享各类数据,方便查询,不仅有利于监狱集中管理,也能为干警和犯人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第三方子系统,可以实现与监狱综合信息系统的挂接与捆绑。
自助业务:建立统一的监狱自助查询系统,包括网上查询,触摸屏查询,*查询,管理部门查询服务。
3.架构设计分析
(一)建立“一体化”平台,实现“一卡在手,通遍监狱”
该项目在监狱卡建设过程中,必须防止信息化建设中产生新的信息孤岛,避免由于各种瓶颈导致信息不通,标准不*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监狱卡内部的、以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统一共享数据为基础的一体化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通过“一库一卡一个平台”,实现:
(二)一个数据库: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采用数据库综合管理平台,综合统一管理不同系统数据,保证公用数据共享。公用数据的变更,全网立即生效,实时共享。
(三)一张智能卡: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一人一户,一人一卡。每个人有*的帐户号,卡片的变更,不需要更换帐户号。从而。
1、实现“消费交易综合信息管理”。在监狱内,凡涉及到现金使用的任何一个消费网点如:缴费、食堂、超市、小卖部、浴室、洗衣、上机收费管理等。
2、实现“身份识别综合信息管理”。用定位监狱卡取代各个监狱以前的各种证卡,实现身份识别、定位监狱卡。所有用证、用卡的信息管理系统,其身份识别部分都连通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身份识别的数据共享。
(四)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并只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管理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所有应用人员、应用子系统、应用终端等的身份认证、信息发布。在监狱卡管理平台的基础上,
通过*,可以在任何位置挂接子系统。
用户运行应用软件,可以进行自定义界面菜单,实现操作使用一体化;可以实现身份信息全局共享;同时实现对各个子系统的状态的监控,实现全局的财务等信息的统一管理;当应用规模扩大或卡片功能增加时,只需随时增加子系统,不需要对平台本身进行推翻改造;提供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备监控管理;实时监控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所有接入RFID设备的联机日志、运行状态本;能够监控所有接入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的列表、网络地址、*识别号、安放位置、使用责任人、启用时间、终止时间等设备相关信息的有效性管理、统计、报表;可以通过监控平台对系统中的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和管理操作。
4、建立“标准化”平台,实现与*标准接轨
*已经制定并颁布了数据库相关标准。在监狱内部,也已经形成了许多内部通用的信息标准。为了同步各类管理信息,并有效的加以利用,必须建立以“数字监狱”的统一标准为基础的标准化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从而实现。
5、建立“开放式”平台,实现用户享有主动权
为了实现用户单位可以“自我建设、自主扩展、自行优化”的目的,有效利用监狱卡资源,必须建立开放式监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其中包括:
(一)架构的开放:应用发布类的软件全部采用三层结构,与第三方接口全部采用WebServIDe、XML标准接口。注:内部管理类的(如财务管理、终端监控等)软件,采用多层体系的C/S、B/S结构。
(二)卡片的开放:用户单位可以自行定义卡片内数据,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卡片的资源,而且可以兼容原有卡片的资源。
(三)终端设备的开放:用户单位可以通过适配器,自行开发和使用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应用程序库函数,自行开发具有个性化的应用程序,调整终端设备的功能。可以通过中间套件,接入第三方设备,接入时,平台不需要进行大的改动。
(四)应用数据的开放:用户单位可以通过数据适配器,实现各应用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方便、快速的集成第三方系统。
(五)密钥的开放:用户单位可以自行确定和掌握全部使用密钥,保证系统安全运营的主动权。
总结
RFID是近些年来新兴起的自动识别技术,对于其应用,在正方兴未艾,而国内则相对滞后,应用范围较小。因此本文将RFID技术引入监狱管理行业,针对于监狱综合管理提出了改进的RFID应用方式,并提出整个管理系统总体的规划与设计方案。在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综合运用了当今*的RFID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主动探测技术、数字图像编解码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实现了监狱信息系统系统功能要求。
上一篇:华工激光推出连续光纤激光焊接机
下一篇:高压风机在曝气,增氧的作用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交易会 暨先进制造业博览会
展会城市:合肥市展会时间: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