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技术中心>电力电缆故障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直播推荐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电力电缆故障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2014年04月14日 15:52:09人气:2631来源:安徽美康仪表自动化有限公司

  电力电缆的生产、敷设、三头制作工艺、附件材料、件等与电缆的运行情况密切相关。上述任何环节的疏漏,为电缆故障的隐患。电缆故障的原因和特点如下。
  
  1.机械损伤
  
  机械损伤类故障比较常见,所占的故障率zui大57%,其故障形式比较容易识别,大多造成停电事故。成机械损伤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直接受外力损坏:如进行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地下管线工程施工、打桩、起重、转运等误伤电缆。
  
  (2)施工损伤:如牵引力过大,弯曲过度,超低温的野蛮施工,电缆剥切损伤等。
  
  (3)自然损伤:如因自由行程而使电缆管口、支架处的电缆外皮擦破;因土地沉降、滑坡等引起的损伤;因恶劣气候造成的电缆损伤;因电缆线路频繁振动而造成的损伤等。
  
  2.绝缘受潮
  
  绝缘受潮是电缆故障的又一主要因素,所占的故障率约为13%,绝缘受潮时可在绝缘电阻和直流耐压试验中发现,表现为绝缘电阻降低,泄漏电流增大。一般造成绝缘受潮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电统中间头或终端头密封工艺不良或密封失效。
  
  (2)电缆制造不良,电缆外护层有孔或裂纹。
  
  (3)电缆护套被异物刺穿或被腐蚀穿孔。
  
  3.绝缘老化
  
  电缆绝缘长期在电和热的作用下运行,其物理性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绝缘强度降低或介质损耗增大而zui终引起绝缘崩溃者为绝缘老化,绝缘老化故障率约为19%。可引起绝缘过早老化的主要原因有:
  
  (1)电缆选型不当,致使电缆长期在过电压下工作。
  
  (2)电缆线路周围靠近热源,使电缆局部或整个电缆线路长期受热而过早老化。
  
  (3)电缆工作在具有可与电缆绝缘起不良化学反应的环境中而过早老化。
  
  4.过电压
  
  一般来讲,电力电缆不应因雷击或其他冲击过电压而损坏。因为电缆绝缘在正常运行电压下所承受的电应力,约为新电缆所能承受的击穿试验时承受电应力的1/10。因此,一般情况下,3~4倍的大气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对于绝缘良好的电缆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实际上,电缆线路在遭受雷击时被击穿的情况并不罕见。从现场故障实物的解剖分析可以确认,这些击穿点往往早已存在较为严重的某种缺陷。雷击仅是较早地激发了该缺陷。容易被过电压激发而导致电缆绝缘击穿的缺陷主要有:
  
  (1)绝缘层内含有气泡、杂质或绝缘油干枯。
  
  (2)电缆内屏蔽层上有节疤或遗漏。
  
  (3)电缆绝缘已严重老化。
  
  5.过热
  
  电缆过热有多方面的因素,从近几年各地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1)电缆长期过负荷工作。主要包括截面选择不足.长期允许载流量未按实际运行条件修正等。
  
  (2)火灾或邻近电缆故障的烧伤。
  
  (3)靠近其他热源,长期接受热辐射。
  
  过负荷是电缆过热的重要原因。橡塑绝缘电缆长期过热后,绝缘材料发生变硬、变色、失去弹性、出现裂纹等物理变化;油纸电缆长期过热后,绝缘于枯、绝缘焦化、甚至一碰就碎。
  
  6.产品质量缺陷
  
  电缆及电缆附件是电缆线路中*的两种重要材料,它们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另外,由于一些施工单位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使电缆三头的制作质量存在较大的质量问题。这些产品质量缺陷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电缆本体质量缺陷:油纸电缆铅护套存在杂质砂粒、机械损伤及压铅有接缝等;橡塑绝缘电缆主绝缘层偏芯、内含气泡、杂质,内半导电层出现节疤、遗漏,电缆储运中不封端而导致线芯大量进水等。
  
  (2)电缆附件质量缺陷:传统三头质量缺陷有:铸铁件有砂眼,瓷件强度不够,组装部位加工粗糙,防水胶圈规格不符或老化等;热缩和冷缩电缆三头质量缺陷有:绝缘管内有气泡、杂质或厚度不均,密封涂胶处有遗漏等。
  
  (3)三头制作质量缺陷:传统式三头制作质量缺陷主要有:绝缘层绕包不紧(空隙大)、不洁,密封不严,绝缘胶配比不对等;热缩三头制作质量缺陷主要有:半导电层处理不净,应力管安装位置不当,热缩管收缩不均匀,地线安装不牢等;预制电缆三头安装质量缺陷主要有:剥切尺寸不,绝缘件套装时剩余应力太大等。
  
  7.设计不良
  
  电力电缆发展到今天,其结构与形式已基本稳定,但电缆中间头和终端头的各种电缆附件却一宣在不断地改进。这些新型电缆附件往往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上没有取得足够的运行经验,因此在选用时应慎之又慎,根据其运行经验的成熟与否,逐步推广使用,以免造成大面积质量事故。属于设计不良的主要弊病有:
  
  (1)防水不严密。
  
  (2)选用材料不妥当。
  
  (3)工艺程序不合理。
  
  (4)机械强度不充足。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更多 >

工控网机器人仪器仪表物联网3D打印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农业机械食品加工设备制药设备仓储物流环保设备造纸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化工设备电子加工设备水泥设备海洋水利装备矿冶设备新能源设备服装机械印染机械制鞋机械玻璃机械陶瓷设备橡塑设备船舶设备电子元器件电气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关闭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