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技术中心>IBM发布新型SyNAPSE芯片

直播推荐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IBM发布新型SyNAPSE芯片

2014年08月12日 11:22:23人气:1373来源:

  摘要:日前,IBM科学家发布的超大规模神经突触计算机芯片,其中含有100万个可编程神经元、2.56亿个可编程突触,每消耗一焦耳的能量,可进行460亿突触运算。
  
  这款由54亿支晶体管组成的功能齐全、可大规模生产的芯片是迄今建造的zui大的CMOS芯片之一。并且在进行生物实时运算时,这款芯片的功耗低至70毫瓦(mW),比现代微处理器功耗低数个数量级。神经突触超级计算机芯片如同一枚邮票大小,其工作电源相当于*电池,这种支持视觉、听觉和多感官应用的技术将给科技、商务和社会带来全新的变化。
  
  该突破性技术成果已于近日与康奈尔理工学院(CornellTech)合作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这意味着向社会步入认知计算机时代迈出了重要一步。
  
  与当前计算机相比,人类大脑的认知能力和超低功耗间存在巨大差距。为了消除鸿沟,IBM科学家们创造了的技术——一个全新的、神经科学启发的、可扩展的、的计算机架构,这种架构一举打破了自1946年以来普遍盛行的冯·诺依曼(vonNeumann)计算机架构。该第二代芯片是近十年来研发取得的zui高成果,它包括2011年zui初的单核硬件原型,以及2013年采用编程语言及芯片模拟器的软件生态系统。
  
  新型认知芯片架构由4,096个数字化的分布式神经突触核心组成片上二维网状网络,其中每个核心模块以事件驱动、并行、及容错机制将内存、计算和通信集成在一起。为使系统不受单芯片局限,该新型认知芯片在两块相邻平铺时,可实现无缝拼接,这为日后构建神经突触超级计算机奠定了基础。为证明其可扩展性,IBM还展示了一款16芯片系统,该系统含有1,600万可编程神经元和40亿可编程突触。
  
  “IBM以全新架构、规模、的功耗/面积/速度比、无限的扩展能力及创新设计技术,在基于人脑启发的计算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我们可以预见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系统,这种系统与当今的冯·诺依曼机器相辅相成,不断发展的系统、软件和服务生态系统将为其提供支持。”IBM研究院院士,大脑仿生计算科学家DharmendraS.Modha博士说,“这些基于人脑启发的芯片可通过掌上设备的感应与智能化的应用,改变移动市场,而且它们不需要WiFi。这个成果凸显了IBM通过长期投资有机创新,在实现计算转型的历史关键时刻的。”
  
  构建芯片
  
  这款芯片采用了三星28纳米的工艺技术,具有密集的片上存储器和低泄漏晶体管。
  
  三星电子晶圆代工市场营销副总裁ShawnHan指出:“利用传统商用低功耗移动设备工艺技术进行芯片生产,令人叹为观止,这种芯片能以极低电耗模仿人类大脑处理海量的感官信息。这在系统架构方面是一项重大突破,对于业界下一代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的发展至关重要。利用三星28纳米技术推动下一代技术进程让人倍感欣慰。"
  
  芯片的事件驱动电路元件采用的是由康奈尔理工学院开发,及2008年以来由IBM重新优化的异步设计方法。
  
  “与IBM合作多年后,现在我们向构建仿人脑计算机又迈进了一步。“康奈尔理工学院RajitManohar教授说。
  
  *的工艺技术、异步-同步混合的设计方法及新型架构的结合使功率密度达到20mW/cm2,这几乎比当前的微处理器低了近四个数量级。
  
  推进SyNAPSE生态系统
  
  这款新型芯片是一个完整的端到端垂直整合生态系统的组件,涵盖芯片模拟器、神经科学数据、超级计算、神经元技术规格、编程规范、算法和应用程序以及原型设计模型。该生态系统全面支持从设计到开发、调试及部署的整个编程周期。
  
  为将这种*与众不同的技术功能推向社会,IBM为高校、客户、合作伙伴和IBM员工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课程。
  
  应用和愿景
  
  该生态系统标志着一切正在转变:计算正越来越依靠数据、引入大量不同类型的感官数据、应用上下文相关方法分析并整合实时信息、处理复杂现实环境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展望未来,IBM将在功耗、体积和速度受限的移动设备中集成多感官神经突触处理功能;在芯片上整合新型事件驱动型传感器;利用神经突触系统加快实时多媒体云服务;在基板上平铺多块芯片构建神经突触超级计算机,zui终创建出神经突触多达100万亿以上的系统。
  
  在之前论证的片上神经突触核心在线学习的基础上,IBM计划建立一种能够适应现实环境条件的学习系统。虽然目前硬件采用的是现代CMOS工艺生产,但其基础架构将利用未来内存、3D集成、逻辑和传感器技术的优势,进一步降低功耗、提高封装密度、并加快运行速度。
关键词:晶体管处理器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更多 >

工控网机器人仪器仪表物联网3D打印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农业机械食品加工设备制药设备仓储物流环保设备造纸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化工设备电子加工设备水泥设备海洋水利装备矿冶设备新能源设备服装机械印染机械制鞋机械玻璃机械陶瓷设备橡塑设备船舶设备电子元器件电气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关闭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