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雷保护工程设计方案-避雷针安装(郑州万佳防雷小黄)
直击雷保护工程
设 计 方 案
郑州万佳防雷有限公司
二 O 一五年四月
目 录
- 概述………………………………………………………
- 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风险评估方法…………………
- 设计原则…………………………………………………
- 设计依据………………………………………………
- 设计方案………………………………………… ……
- 防雷清单及报价………….…………………………
- 售后服务…………………….………………………
*章:防 雷 概 述
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由雷电引起的雷击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主要分为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直接雷击是云、地之间放电时,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它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感应雷击主要是云与云或云与地之间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及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然而,微电子技术在应用中的巨大优势,又成为它经不起雷电危害的巨大劣势,计算表明,在距离雷击中心1.5-2km范围内都会产生危险过电压,当电磁场强度达到0.07GS时,就会引起计算机误动作,达到2.4GS时,就可能对集成电路板造成*性损坏。因此,电工委员会(IEC)将雷电灾害称为“信息化时代的公害”。
现代防雷技术要求实施系统防雷工程,电工委员会第81防雷技术委员会(IEC/TC-81)的技术定义将系统防雷工作总结为:DBSE技术,即分流(Dividing)、均压(bonding)、屏蔽(Shielding)、接地(Earthing)四项技术加之有效的防护设备的综合,达到、立体化的防雷目的。国标《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也是遵循了以上原则,要求实施系统、全面的雷电防护措施。
第二章: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风险评估方法
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的风险评估,主要应考虑信息系统所处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区雷电活动情况、所处建筑物的结构、机房环境等)、信息系统设备自身情况(主要包括重要性、耐冲击能力、屏蔽状况等)、发生雷击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分为A、B、C、D四级,分别采取相应的多级防护措施。
一、计算方法
1、信息系统所处建筑物预计的年平均直击雷次数计算公式:
N=K·Ng·Ae
式中 N—建筑物年预计直击雷次数(次/a)
K—校正系数,一般情况下取K=1,在下列情况下取相应数值:
建筑物结构或所处地理环境 | 校正系数K取值 |
旷野孤立的建筑物 | 2 |
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 | 1.7 |
位于潮湿地带、土壤电阻率较小处或本身潮湿的建筑物 | 1.5 |
N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
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
其中 Ng=0.024·Td1.3
Td—年平均雷暴日,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d/a)
Ae=[LW+2(L+W)·√H(200-H)+πH(200-H)]·10-6 (公式1)
Ae=[LW+2(L+W)+πH2]·10-6(公式2)
式中L、W、H分别为建筑物的长、宽、高(m)。
当H<100m,Ae按公式1计算;
当H≥100m,Ae按公式2计算,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应按等于建筑物的高H计算;
当建筑物各部位的高不同时,应沿建筑物周边逐点算出zui大扩大宽度,其等效面积Ae应按每点zui大扩大宽度外端的连接线所包围的面积(具体可查阅GB50057-94附录一)。
2、信息系统因直击雷和雷击电磁脉冲引起设备损坏的可接受的zui大年平均雷击次数计算公式:
Nc=5.8×10-3 /C
式中 Nc—因直击雷和雷击电磁脉冲引起设备损坏的可接受的zui大年平均雷击次数
C—各类因子
其中 C=C1+C2+C3+C4+C5+C6
C1:信息系统所在建筑物材料结构因子
当建筑物屋顶和主体结构均为金属材料时,C1=0.5;
当建筑物屋顶和主体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材料时C1=1.0;
当建筑物为砖混结构时,C1=1.5;
当建筑物为砖木结构时,C1=2.0;
当建筑物为木结构或其它易燃材料时,C1=2.5。
C2:信息系统重要程度因子
一般计算机、通讯设备,C2=0.5;
《计算机场站安全要求》中划为C类的机房,C2=1.0;
《计算机场站安全要求》中划为B类的机房,C2=2.0;
《计算机场站安全要求》中划为A类的机房,C2=3.0;
A类机房有严格的要求,有完善的计算机机房安全措施;
B类机房有较严格的要求,有较完善的计算机机房安全措施;
C类机房仅有基本的要求,有基本的计算机机房安全措施。
现代计算机机房基本上达到了A类机房的安全要求,具体分类标准见下表。
机房安全类别 指 标 安全项目 | C类 安全机房 | B类 安全机房 | A类 安全机房 |
场地选择 | - | ⊕ | ⊕ |
防火 | ⊕ | ⊕ | ⊕ |
内部装修 | - | ⊕ | ⊙ |
供配电系统 | ⊕ | ⊕ | ⊙ |
空调系统 | ⊕ | ⊕ | ⊙ |
火灾报警及消防设施 | ⊕ | ⊕ | ⊙ |
防水 | - | ⊕ | ⊙ |
防静电 | - | ⊕ | ⊙ |
防雷击 | - | ⊕ | ⊙ |
防鼠害 | - | ⊕ | ⊙ |
电磁波的防护 | - | ⊕ | ⊕ |
注:⊕有要求或增加要求 -无需要求 ⊙要求
C3:信息系统设备耐冲击类型和抗冲击能力因子
本因子与设备的耐各种冲击的能力有关,与采用的等电位连接及接地措施有关,与供电线缆、信号线的屏蔽接地状况有关,一般可原则分为:
一般,C3=0.5
较弱,C3=1.0
相当弱,C3=3.0
一般指设备为《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GB/T16935.1-1997)中所指的I类安装位置的设备,且采取了较完善的等电位连接、接地、线缆屏蔽措施;
较弱指设备为《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GB/T16935.1-1997)中所指的I类安装位置的设备,但使用架空线缆,因而风险较大;
相当弱指设备集成化程度很高,通过低电压、微电流进行逻辑运算的计算机或通讯设备。
C4:信息系统设备所在雷电防护区(LPZ)的因子
设备在LPZ2或更高层雷电防护区时,C4=0.5
设备在LPZ1区内时,C4=1.0
设备在LPZ0B区内时,C4=1.5
设备在LPZ0A区内时,C4=2.0
有关雷电防护区的定义为:
LPZ0A:直击雷非防护区,本区内的各类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本区内的电磁场没有衰减,属*暴露的不设防区;
LPZ0B:直击雷防护区,本区内的各类物体很少遭到直接雷击,但本区内的电磁场没有衰减,属充分暴露的直击雷防护区;
LPZ1:*屏蔽防护区,本区内的各类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流经各类导体的电流比LPZ0B区进一步减少,由于建筑物的屏蔽措施,本区内的电磁场得到了初步的衰减;
LPZ2:第二屏蔽防护区,为进一步减小所导引的电流或电磁场而引入的后续防护区;
LPZ3:第三屏蔽防护区,为进一步减小雷电电磁脉冲,以保护敏感度水平高的设备的后续防护区。
注:
:表示在不同雷电防护区界面上的等电位连接带
:表示起屏蔽作用的建筑物外墙,房间或其它屏蔽体
LPS :外部防雷装置
虚线 :表示按滚球法计算LPS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和 :天线
:交流配电屏(室)
图1 雷电防护区划分和做符合要求的等电位连接的例示
C5:信息系统发生雷击事故的后果因子
信息系统业务中断不会产生不良后果的,C5=0.5 ;
信息系统业务原则上不允许中断,但在中断后无严重后果的,C5=1.0 ;
信息系统业务不允许中断,中断后会产生严重后果的,C5=1.5 ;
C6:区域雷暴等级因子
少雷区,C6=0.8; 多雷区,C6=1; 高雷区,C6=1.2; 强雷区,C6=1.4;
3、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分级
依据公式 E=1—Nc / N
当E>0.98 为A级
当0.95<E≤0.98 为B级
当0.80<E≤0.95 为C级
当E≤0.80 为D级
第三章:设计原则
3.1外部防雷设计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要求,按二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进行设计。
3.2外部防雷设备选用腾辉智能THZ-05C先导放电避雷针作接闪器,通过不锈钢升高杆引下,并与地网作可靠连接入地。
3.3设计原则
*性:防雷系统将采用上的技术和设备。
实用性:防雷系统建成后,将把被保护物遭受雷击的概率和雷击损失降至zui低水平,以体现建立该系统的价值。
可靠性:防雷设备运行稳定、可靠,不影响系统设备运行。
经济性:在保证*、实用、可靠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较高的防雷设备以节省工程费用。
美观性:防雷设备安装、布局合理,与内、外整体布局相配套,不影响整体美观。
第四章:直击雷设计依据
4.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10年版)GB50057-2010
4.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4.3《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QX3-2000
4.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4.5《雷电防护》IEC62305系列标准
4.6《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99d501-1防雷与接地安装
第五章:设计方案
现代防雷技术要求实施系统防雷工程,防雷设计主要从防直击雷、接地及均压等电位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
- 本工程建(构)筑物的防雷等级类别:二类。
- 本工程建筑物的防雷保护避雷针选用ESE提前放电避雷针一支或GZ2400-1C球形单针一支,主要为建筑物不受雷击。
- 根据被保护物的尺寸,在建筑物楼顶安装1支先导避雷针和低光强航空障碍灯1只。
- 避雷针采用不锈钢升高杆安装,避雷针安装高度为Xm,保护范围足以覆盖建筑物。
- 避雷针和航空障碍灯可通过扁钢与楼顶避雷带焊接,利用避雷带沿下线进行接地,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0Ω。
- 避雷针安装、保护范围可参照99(03)D501-1图集。
- 所有焊点的搭接长度及防腐措施均按相关规范要求执行。其它未尽事宜,
避雷针的安装
先将支座钢板的底板固定在预埋的地脚螺栓上,焊上一块助板,再将避雷针立起,找直、找正后,进行点焊,然后加以校正,焊上其它三块肋板。zui后将引下线焊在底板上,清除药皮刷防锈漆。
支架安装:
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角钢支架应有燕尾,其埋注深度不小于100mm,扁钢和圆钢支架埋深不小于80mm。 所有支架必须牢固,灰浆饱满,横平竖直。
防雷装置的各种支架顶部一般应距建筑物表面100mm;接地干线支架其顶部应距墙面20mm。
支架水平间距不大于1m(混凝土支座不大于2m);垂直间距不大于l.5m。各间距应均匀,允许偏差30mm。转角处两边的支架距转角中心不大于250mm。支架等铁件均应做防腐处理。
埋注支架所用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不应低于1∶2。
支架安装
应尽可能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或铁件。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弹线及分档定位。
首先埋注一条直线上的两端支架,然后用铅丝拉直线埋注其它支架。
在埋注前应先把洞内用水浇湿。
如用混凝土支座,将混凝土支座分档摆好。先在两端支架间拉直线,然后将其它支座用砂浆找平找直。
如果女儿墙预留有预埋铁件,可将支架直接焊在铁件上,支架的找直方法同前。
防雷引下线暗敷设:
防雷引下线暗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0×4mm;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
引下线必须在距地面1.5~1.8m处做断接卡子或测试点(一条引下线者除外)。断接线卡子所用螺栓的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和镀锌弹簧垫圈。
利用主筋作暗敷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二根主筋。
现浇混凝土内敷设引下线不做防腐处理。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如消防梯、烟囱的铁爬梯等)可作为引下线,但所有金属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引下线应沿建筑的外墙敷设,从接闪器到接地体,引下线的敷设路径,应尽可能短而直。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不可能直线引下时,也可以弯曲,但应注意弯曲开口处的距离不得等于或小于弯曲都线段实际长度的0.l倍。引下线也可以暗装,但截门应加大一级,暗装时还应注意墙内其它金属构件的距离。
引下线的固定支点间距离不应大于2m,敷设引下线时应保持一定松紧度。
引下线应躲开建筑物的出入口和行人较易接触到的地点,以免发生危险。
在易受机械损坏的地方、地上约2.0 m至地下0.2m的一段地线应加保护措施,为了减少接触电压的危险,也可用PVC管将引下线套起来。
采用多根明装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测量接地电阻,以及检验引下线和接地线的连接状况,应在每条引下线距地1.8~2.2m处放置断接卡子。利用混凝土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必须将焊接的地线连接到首层、配电盘处并连接到接地端子上,可在地线端于处测量接地电阻。
每栋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m2的建筑物例外)。防雷引下线为对称位置,引下线间距离不应大于20m,当大于20m时应在中间多引一根
利用主筋(直径不少于 16mm)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距室外地坪1.8m处焊好测试点,随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焊接出一定长度的引下线,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做完后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做好隐检记录。
防雷引下线明敷设
防雷引下线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引下线必须调直后进行敷设,弯曲处不应小于90°,并不得弯成死角。
引下线除设计有特殊要求者外,镀锌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0×4mm锌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
有关断接卡子位置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执行。
焊接及搭接长度应按有关规范执行。
建筑物屋顶上有突出物,如金属杆,透气管、金属天沟、铁栏杆、爬梯、冷却水塔、电视天线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网焊接成一体。顶层的烟囱应做避雷带或避雷针。
在建筑物的变形缝处应做防雷跨越处理。
利用结构圈梁里的主筋或腰筋与预先准备好的约20cm的连接钢筋头焊接成一体,并与柱筋中引下线焊成一个整体。
圈梁内各点引出钢筋头,焊完后,用圆钢(或扁钢)敷设在四周,圈梁内焊接好各点,并与周围各引下线连接后形成环形。同时在建筑物外沿金属门窗、金属栏杆处甩出30cm长 2mm镀锌圆钢备用。
4 质量标准
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接至电气设备、器具和可拆卸的其它非带电金属部件接地的分支线,必须直接与接地干线相连,严禁串联连接。
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接地电阻测试记录。观察检查或检查安装记录。
基本项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实测或检查安装记录。
第六章:防雷清单及报价
序号 | 名称 | 型号 | 单价(元) | 单位 | 数量 | 金额(元) | ||
1 | 提前放电避雷针 | 支 | 1 | |||||
2 | 避雷针支杆 | 根 | 1 | |||||
3 | 航空障碍灯 | 支 | 6 | |||||
4 | 航空灯辅材 | 座 | 6 | |||||
5 | 运输费 | |||||||
6 | 合计 | A | ||||||
7 | 施工安装费 | B=A*15% | ||||||
8 | 工程总价 | C=A+B |
七、服务与承诺
1、本公司保证所提供的产品符合国家有关防雷产品的法规和标准。
2.本公司产品实行一年内免费更换,五年内免费维修,终身维护。
3.用户购买我公司的产品,保修期的起始日期为用户收到产品之日;我公司承包的防雷工程中所使用的产品,保修期的起始日期为产品安装之日。
4.保修期内对符合保修条件的产品,不收取备件费和工时费;对不符合保修条件的产品,收取备件费,免收工时费。
5.凡本公司施工的防雷工程,保证防雷系统及被保护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如防雷系统出现故障,自接到通知之时起,省外48小时派员赶往现场处理,省内24小时派员赶往现场处理,市内4小时派员赶往现场处理。
6.公司及各地经销商对各用户实行免费提供防雷技术人员培训,免费提供防雷技术咨询。
7.本公司产品均由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承保。
8.本《服务与承诺》解释权归河南扬博防雷科技有限公司。
郑州万佳防雷有限公司
直击雷保护工程设计方案-避雷针安装
上一篇:简户智能型高温试验箱操作注意事项
下一篇:**加大力度规范绿色建材产业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交易会 暨先进制造业博览会
展会城市:合肥市展会时间: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