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技术中心>电动汽车快充接口三大标准

直播推荐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电动汽车快充接口三大标准

2015年06月29日 11:19:08人气:1143来源:

  目前,在范围内,跨国车企在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标准上主要划分为三大阵营。CHAdeMO是分布zui广泛的充电技术,充电桩数量zui多;诞生于2012年的“联合充电系统”(CombinedChargingSystem),即CCS接口标准(也称Combo)兼容性强,潜力巨大;此外,特斯拉汽车则拥有一套自己的充电接口标准和超级充电网络,超级充电端口采用设计,只适用于特斯拉车辆。
  
  ■日系CHAdeMO*
  
  CHAdeMO协会会长、日产副董事长贺俊之在该组织年会上公布了“汽车移动发电站”计划。他说,“我认为这能够有效帮助CHAdeMO在范围内扩张。现在,CHAdeMO不仅是一个充电系统,还是一个发电系统。这使得汽车和家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升华,现在汽车也能为家庭住宅反哺电力了。”
  
  自2010年开始,日本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和电力公司合作推出CHAdeMO标准。参与的汽车厂商包括日产、丰田、斯巴鲁、本田和三菱。目前,CHAdeMO已经成为日本国内电动汽车快充接口标准。CHAdeMO在分布zui广,目前共拥有8760个CHAdeMO充电桩,其中日本5400个。2012年,世界上还只有1400个CHAdeMO充电桩。
  
  CHAdeMO充电桩在一个半小时内可以为一辆电动汽车充大约80%电量。目前,CHAdeMO受到由日本各充电器厂商加盟组成的EVPOS-SA(电动汽车用电力供给系统商讨会)的大力支持,这些充电器厂商包括松下、东芝、日立和优利系统等。到2016年4月,美国CHAdeMO充电桩的数量将达到1700个。自2010年末,日产开始在美销售聆风电动车,并推出各种计划以便让充电变得更便捷。去年夏天,日产在美国发起了“免费充电”计划,聆风车主在公共充电站可享受免费充电2年时间,该举措使得聆风去年在美销量上涨34%。
  
  ■欧美CCS异军突起
  
  为了改变混乱的充电接口标准现状,2012年美系和德系的八大厂商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奥迪、宝马、奔驰、大众和保时捷发布CCS充电接口标准。这是一个新的充电标准,是北美充电标准Combo1的升级。CCS可将多种充电接口统一起来,用一种接口就能够完成单相交流充电、快速三相交流充电、家用直流充电和超速直流充电四种模式。雪佛兰Spark电动车、宝马i3、大众高尔夫电动汽车等车型都使用该接口标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欧洲大约拥有435个CCS充电站,在美国数量不多;不过这种状况很快就会改变,CCS标准有欧美汽车车企*作为后盾。宝马与美国能源NRG公司达成协议,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在加州安装100座CCS充电站。随着大众开始在美国本土销售高尔夫电动版,将进一步加速CCS充电站在美布局。此外,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学会(SAE)和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都将CCS作为快速充电的标准。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IHSAu-tomotive的数据,2010~2014年间,只有7%的电动车使用Combo标准,65%采用CHAdeMO标准。不过,该机构认为CHAdeMO的优势会逐渐削弱。“从中短期来看,这种局面会有所改变,未来更多电动汽车将会采用CCS接口标准。”IHSAutomotive在zui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就连CHAdeMO联盟内的企业人士也认为,尽管几年之内CHAdeMO标准在欧美还将保持地位,不过zui终统一的快充标准将是欧美联盟支持的CCS。
  
  ■特斯拉自成一体
  
  特斯拉为其ModelS车型专门建立了快速充电站网络,特斯拉车主可以通过其超级充电网络免费快速充电。目前,特斯拉在建有350多个充电站,大约2000个充电桩。特斯拉充电插座zui高容量可达120kW,zui高电流80A,在30分钟内可充满能跑300公里以上的电量。
  
  特斯拉汽车的充电接口与超级充电站自成一体,这也给特斯拉在范围内打开市场带来不小难度。因此,特斯拉决定顺应各国标准推出相应的适配器。此外,特斯拉还在欧洲建设兼容特斯拉超级充电、CCS以及CHAdeMO三种标准的超级充电站。
  
  自从去年进入中国市场之后,特斯拉的销量表现始终不尽如人意。为了促进在华销量增长,特斯拉在中国也变得越来越“接地气”。近日,特斯拉在其中国上表示,正在积极参与中国新充电标准的制定,同时将对旗下车辆进行改动以适应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充电标准。6月11日,特斯拉公布了2015年在华超级充电建设整体规划,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特斯拉将继续重点打造以城市群为核心的七大重点区域超级充电网络和超级充电旅行线路,以推动在华销量增长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更多 >

工控网机器人仪器仪表物联网3D打印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农业机械食品加工设备制药设备仓储物流环保设备造纸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化工设备电子加工设备水泥设备海洋水利装备矿冶设备新能源设备服装机械印染机械制鞋机械玻璃机械陶瓷设备橡塑设备船舶设备电子元器件电气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关闭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