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两年来,中国的制造企业蓦然间感觉世界变了样,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企业家突然不知道该干什么和怎么干了。金融危机大潮还未退尽,产能过剩台风就已接踵而至;互联网掀起滔天巨浪,制造业的舢板航行在波浪起伏之间。
在一个越来越网络化、智能化的工业世界里,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将渗透到制造业的所有关键领域与环节,广泛存在的深度协同制造、*权的资源共享、高度自我适应的物流、体贴入微的生产性服务、直通用户体验的市场营销,以及方便快捷低成本的交易环境,可能将淘汰工业经济时代自然成长繁衍的制造类企业。当然,如果利用得当,互联网也可用来增强传统制造企业技术优势、成本优势、人才优势以及资金优势、市场优势。
当前,发达国家整体上正在由工业3.0时代向工业4.0时代过渡。工业4.0时代的主要特点是个性化定制、智能化制造、生产性服务与消费性服务相融合。这些特点只能通过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相互配合才能实现。目前我国的消费互联网已经很发达,但是产业互联网尚未形成气候。而由德、美、日等国大型制造类企业主导的产业互联网建设已经初见端倪,如果我国的大型企业现在不动手打造中国的产业互联网,一旦其他国家的产业互联网形成气候,我国的传统制造类企业将只能被动地纳入到他国的新型产业体系之中。
*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以及刚刚通过的《“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正是国家为避免这种被动局面出现所采取的战略性举措,促进以产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主要途径的经济发展新形态生成。前不久我们上线航天云网,目的也正是为了打造线上线下资源共享、能力协同的“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化创新平台,推动我国制造资源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当前,我国制造业并行地存在工业1.0(机械化)、2.0(电气化)、3.0(自动化)和4.0(智能化)全部形态,只搞工业4.0并不*适应中国的实际需求,不能很好地解决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问题。中国制造业要实现与时代脉搏同步,必须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全维度地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交易会 暨先进制造业博览会
展会城市:合肥市展会时间: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