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技术中心>洁净室及\受控环境中工衣系统——布料过滤效率实验

直播推荐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洁净室及\受控环境中工衣系统——布料过滤效率实验

2015年11月04日 13:54:14人气:180来源:浙江苏净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前言:人员着装是洁净室污染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普通洁净室,无菌洁净室以及其它受控环境使用的服装及装束,IEST-RP-CC003.3《洁净室及其受控环境中的工衣系统》给出了工衣选用、技术要求、保养、实验等方面的非强制性要求。
本规范主要介绍洁净服的实验。
附录B  实验
本附录给出一些试验建议和方法,各项试验可以单独运用,但是互相结合使用,试验得出的结论是评估着装系统污染控制效果的工具.
B1   布料的过滤效率
B1.1  颗粒物透过率试验
B1.1.1  工作原理
    将布料用一个夹具夹紧,在布料两端可控压差的作用下,含尘空气穿过布料.用粒子计数器测量布料两边的空气,以确定布料对穿着者产生粒子的过滤能力.
B1.1.2  局限性
● 本试验仅适用于多孔布料.
● 为了不使布料产生过大拉伸或变形,试验中需限制真空度和流量.
● 真空度和流量参数应保持在试验协议确定的,代表实际使用状态的范围内.
● 布料过滤效率的测定中使用的是环境空气.因此,粉尘浓度和粒径分布各异的环境所测效率也不尽相同.


● 应通过比较某一已知值来确定本方法的准确度和重复性.
B1.1.3   采样与分析
a) 将被试服装或布料收展平放在两个密封垫中间,夹紧样品夹的法兰.布料就伸展到刚好平整,无折痕的凸起,但不能绷得太紧.
b) 抽真空使室内空气穿过布料.
c) 整真空泵,使布料的压降保持在1 cm (0.4 in)w.g.
d) 对于秀气性差的布料,粒子计数器采样本身造成的真空度可能就高于规定的布料压降1 cm (0.4 in)w.g.。压降和流量的小幅变化对布料的过滤效果影响不大,因此可按0.5 cm (0.2 in)整倍数提高真空度(即: 1.5 cm [0.6 in]、2.0 cm [0.8 in]、2.5 cm [1 in],等等).不能只靠粒子计数器的抽力来吸引气流穿过布料,因为仪器内过低的负压会将污浊的室内空气抽入仪器.
注意: 若布料的过滤效果很高,要注意确保布料下游无外来颗粒物.可将无尘空气输送到粒子计数器的入口,通过计数水平来查验下游密封情况.
e) 查验布料上、下游0.5 μm~5.0 μm和5.0 μm 的粒子浓度.在布料的上、下游各取10个样,每次采样时间1 min. 计算0.5 μm~5.0 μm粒径段和大于5.0 μm粒径段的平均过滤效率f) 重复本试验,计算各粒径段的过滤效率.该效率值与前次结果的偏差不应超过±15%.若2次试验结果足够接近,则取这2次的平均值为zui终结果(分别计算0.5 μm~5.0 μm和5.0 μm粒径段的效率);否则继续重复试验,直到2次结果的差别小于±15%,然后计算这2次的平均值.
g)记录给定试验压降(通常是1.5 cm [0.6 in]w.g.)下的布料过滤效率(0.5 μm~5.0 μm和5.0 μm粒径段).
注意: 试验所得数值仅供参考,以分辨各种服装布料的差异.本推荐规范无意规定布料的性能参数.
B1.2  当量孔径试验
B1.2.1  工作原理
将布料用一个夹具夹紧.然后,用已知表面张力的适当液体浸湿布料,并对布料施加气压.观察布料并测量克服液体表面张力所需的气压,就可以确定起泡点压力.然后,利用这个起泡压力来确定布料的相对孔径.有关本试验的限制的讨论参见英国标准BS 3321和美国标准ARP 901.有关利用孔率计测定滤膜孔径的方法参见ASTM E1294.
B1.2.2  局限性
● 本试验仅适用于透气性布料;
● 为了不使布料产生过大拉伸或变形,试验中需限制真空度和流量.
● 应通过比较某一已知值来确定本方法的准确度和重复性.
B1.2.4  采样与分析 
a) 在溶剂中浸泡5块布料试样,每块直径约5 cm (2 in),浸泡5 min.
b) 用镊子夹起一片试样,放在滤膜夹的两层密封垫之间,夹紧滤膜夹.
c) 开启气泵,打开阀门,向布料加上少许气压;在布料上添加少许液体,使其刚好覆盖布料表面.
d) 慢慢地提高压力,直到布料上的某点出现一组气泡,继续提高压力直到出现第3组气泡.
注意: 注意不要将假阳性气泡计算在内,那些气泡点在布料周边,那是因密封不好或密封处布料变形而产生的.
e) 用同样步骤试验其他4片布料,计算起泡点压力的平均值.
f)  利用下式计算布料的当量孔径公式中:  T = 试验温度下液体的表面张力,mN/m
           Z = 试验温度下液体的密度, mg/mm3
              g = 重力加速度, mm/s2
              P = 起泡压力, mm w.g.
若取重力加速度9810 mm/s2 ,水的密度1 mg/mm3 ,上式可简化为:

g)   记录计算值,该值即是以微米为单位的当量孔径.
     注意:若使用商业化的微孔径检测仪器,请按仪器制造商的说明进行操作.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更多 >

工控网机器人仪器仪表物联网3D打印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农业机械食品加工设备制药设备仓储物流环保设备造纸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化工设备电子加工设备水泥设备海洋水利装备矿冶设备新能源设备服装机械印染机械制鞋机械玻璃机械陶瓷设备橡塑设备船舶设备电子元器件电气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关闭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