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热词。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实现传统产业的创新式发展,也是未来智能电网建设的鲜明特征。信息技术与电网技术融合的发展模式,揭示了未来智能电网发展的3大新趋势:更柔更坚强,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多元化用能需求。
更柔更坚强
我国电网是世界上大复杂的电网,电网本体作为能源互联网的硬件基础必须足够强壮和柔韧,从而保证电网安全运行。随着远距离和超远距离输电的实现,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调度范围扩大,电网结构日益复杂,一张电网需要满足如此多的功能,应建立更柔性的电网来适应电网的发展。
除了形成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大规模互联网架,各级电网也要规划科学、结构合理、运行灵活,通过广域传感和测量技术广泛采集电网运行相关信息,利用高速信息通信网络结合先进计算和柔性控制等技术,实现电网和电源侧的快速响应,提供高质量的供电服务。
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新形势下,通过优化调整电网发展规划和合理布局电网基础设施,收集大量客户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刻画客户行为,“以用电客户为中心”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服务效率。
实现“以用电客户为中心”,不是简单地听消费者需求、解决消费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参与能源生产消费链条每个环节,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态体系,吸引更多参与者进入能源价值链,就像互联网行业一样,汇集全社会的智慧,与客户共同赢得未来。
满足多元化用能需求
未来电网将基于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能源互联网,以开放多元互动的能源供给和服务平台,建立集中与分布式相协同、供需互动、配制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同时要实现能源开发利用的绿色、、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搜集、计算用户的海量信息和数据,在区域范围内实现能源生产者和能源消费者的平衡关系,提供自由化的供电服务。同时,在此基础上构建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丰富的多元化服务,拉动智能电网上下游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交易会 暨先进制造业博览会
展会城市:合肥市展会时间: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