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中药蜜丸所用蜂蜜须经炼制后方能使用。其目的是除去其中的杂质,蒸发部分水分,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增强粘合力。
炼蜜前应选取无浮沫、死蜂等杂质的蜂蜜,若蜂蜜中含有这类杂质,就须将蜂蜜置锅内,加少量清水(蜜水总量不超过锅的1/3,以防加热时外溢)加热煮沸,再用4号筛滤过,除去浮沫、死蜂等杂质,再入锅内加热,炼至需要的程度即可。蜂蜜就无需滤过这一环节。
炼蜜程度分嫩、中、老三种。这三种程度的确定,过去老一辈的中医是采取眼观、手捻、冷水测试等“看火色”的方法,没有多次的实践是难以掌握准确的。现在加用检测炼蜜温度的方法就容易了。
嫩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05~115℃而得的制品。嫩蜜含水量在20%以上,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粘性。适用于粘性较强的药物制丸。
中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16~118℃,满锅内出现均匀淡黄色细气泡的制品。炼蜜含水量约为10~13%,用手指捻之多有粘性,但两手指分开时无长白丝出现。中蜜适用于粘性适中的药物制丸。
老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19~122℃,出现有较大的红棕色气泡时的制品。老蜜含水量仅为4%以下,粘性强,两手指捻之出现白丝,滴入冷水中成边缘清楚的团状。多用于粘性差的矿物或纤维较重的药物制丸。
2、丸块法系制作大、小蜜丸的传统工艺
在基层单位,非批量生产多采用此法。下面就小蜜丸制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说明如下。
1 炼蜜不当
炼蜜是丸块法制小蜜丸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根据药物性质、气温高低,把蜜炼的恰到好处,既需要经验,又要细心,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炼蜜偏嫩或偏老的情况。炼蜜偏嫩,在制作丸块、搓条、割丸等工序中,会出现黏腻、黏附器皿、操作台及搓丸板等现象,丸粘表面亦不光洁。要避免上述问题,可先取少量炼蜜与少许药粉混匀(小样丸块),发现炼蜜偏老,亦会给其后的操作带来困难,尤其是冬季,气温低,丸块冷却快,搓条极为困难,此时,可在丸块中加入少量热开水重新混合均匀。
2 蜜粉比例不当
即用蜜过多(可称伤蜜)或用蜜不足(习称欠蜜)。伤蜜时制得的丸块塑性好而弹性差,搓成的丸条,分割的丸粒容易变形和粘连,出现伤蜜有时是对药粉用量估计不足,但还是粗心所致。避免伤蜜可采用分次加蜜的方法。若已伤蜜,在没有药粉加时,可酌加适量。出现欠蜜时,不要勉强做下去,可在丸块中添加适量炼蜜重新混匀以求丸块的质量。
3 下蜜温度不当
一般为粉多趁热下蜜,因炼蜜温度高,流动性好,渗透好,易于丸块的制作。但在有些情况下蜜温不可太高,如处方中有树脂药物,如乳香、没药、血竭等,蜜温过高可使这些药粉溶化,冷却后硬结或块(嫌称骨头)于搓条制丸及吞服均为不利。还有芳香药物亦不可下热蜜,以防有效成分的损失。上述情况下蜜温应当控制在60℃以下为宜。
4 胶类药物的处理
有些处方胶类药物比例过大,影响制丸。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炒胶珠的方法解决。按照中医治病的要求,以补见长的胶类药物,应烊化服用为宜。因此不能采用逢胶炒珠的办法。此时,可将胶加水溶化并进行适当浓缩,再根据药物的多少,加入适量炼蜜继续热溶,然后与药粉混合。但须注意,加入的炼蜜既不可过量,又不宜偏老。炼蜜偏老加上胶冷却后易凝固,搓条制丸是十分困难的。
5 草类药物的处理
处方中草类药物过多,粉碎困难和用蜜量大是其弊端。可采用煎煮浓缩取汁的办法来处理这类药物。这样可便于粉碎,也可减少用蜜。
6 油脂类药物的处理
此类药物制得的丸块在搓条、割丸时容易打滑,甚至形不成丸粒。此时,可采取临时脱脂法,即将搓好的丸条用湿毛巾盖至2~3min,使丸粒表面的油脂脱去一部分。如处方中油过多,则此法亦不能解决。
此外,有些处方中含有贵重药物如麝香、牛黄、梅片等,笔者常常取少许合格的药物细粉与炼蜜混合,在丸块即将形成时徐徐撒入贵重药粉,进一步混合均匀,制成合格丸块,再进行搓条制丸。
蜜丸的制法分炼蜜、合药、制条、成丸、包装、贮存等步骤。
对蜂蜜的选择与炼制是保证蜜丸质量的关键。一般以乳白色和淡黄色,味甜而香、无杂质,稠如凝脂油性大,含水分少为好。但由于来源,产地,气候等关系,其质量不一致,北方产的蜂蜜一般水分较少,其中以荆条蜜,枣花蜜为优,而南方产的蜂蜜一般含水分较多。
炼蜜的目的是除去杂质,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蒸发水分,增强粘性。其方法是:小量生产可用铜锅或锅直火加热,文火炼;大量生产可用蒸汽夹层锅,减压蒸发浓缩锅进行炼制,zui后滤除杂质。炼蜜的程度分为嫩蜜、炼蜜、老蜜三种。
嫩蜜 将嫩蜜加热至沸,温度达110~114度,色变深,有粘滞性,失去水分约3%。适用由含有较多脂肪、淀粉、黏液质、糖类及含动物组织的方剂。
炼蜜 将嫩蜜继续加热,温度达110~116度,出现浅红色有光泽的泡沫,用手拈之粘性较强,但无白丝,失去水分约13%,用于含纤维质,淀粉、糖类以及部分油质的方剂。
老蜜 炼蜜继续加热至呈棕红色,有红色光泽,用手拈之甚粘手,能拉出白丝,蜜温达118~122度。适用于含多量纤维素,矿物质的方剂。
炼蜜:称取一定量的蜂蜜于蒸发皿中加热至沸(如有杂质可过滤),继续炼制成炼蜜程度,捞去漂浮的泡沫带有光泽即可。
合药:将已炼制好的炼蜜与药粉按比例进行混合(药粉与炼蜜的比例一般为1:1或1:5也有不足1:1的,要根据药物性质及季节不同而异。一般含糖类、油脂类的中草药用蜜少。含纤维素较多和质地疏松的药物用蜜量多。夏季用蜜量少,冬季用蜜量多。均匀地揉合,做成像面团样丸块(在搅拌机中机械混合或在其它容器中人工混合)。合药时,蜂蜜一般趁热加入(如含有胶质,树脂或挥发性成分需待炼蜜稍冷后再加入混合),充分和匀,使其内外全部滋润,色泽一致,软硬适中,能随意捏塑即可。
将合好的面团样软材放置一定时间,使药料与蜂蜜成分混合滋润,并产生一定粘性后即可搓条,搓条要粗细一致,外表光滑。即可用手工或制丸板做成一定量的、光滑的、园球形丸粒,大量生产可用机械制丸。
制丸时,先将药团块称重,以便分计量准确,即按每次所需制成丸粒的数目与每丸的总量进行计算,按计算量称取团块再搓条,制成预计数目的丸粒,搓丸条的虚词可依丸粒大小来定,丸条搓好后再分割成小段,再搓圆成球形即可。
为避免药团粘手和粘器具,操作时可用适量的润滑剂。润滑剂可用甘油或麻油(花生油)500g ,蜂蜡95g ,加热熔化而成。夏季蜂蜡可适当多加一点。
包装与贮藏:制成的蜜丸,可采用蜡纸、玻璃纸、塑料袋、蜡壳包好,并注明品名、批号、规格,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2、以药粉的重量按1∶1.5的比例备好蜂蜜,如1000g药粉,备1500g蜂蜜。药料中糖质、胶质、淀粉较多的,则以1∶1~1.2即可。
3、熬炼蜂蜜,先用武火,熬沸后改为 文火缓熬。
4、按丸药药料的成分,分别熬为老密、中蜜、嫩蜜。即药料以草根、树皮为主,纤维多不易粘结的用老蜜(但不是“滴水成珠”,那样己超过了老蜜的粘结度,制成的丸药干硬难服)。药料中以含糖或含胶质或含淀粉较多容易粘结的用嫩蜜。药料成分适中的用中蜜,制蜜丸大多用中蜜。而老蜜、中蜜、嫩蜜的判断,习称“看火色”,如何掌握,待明后天另文告之。但若掌握不好,做出的丸药就质量不高。
5、调药。将熬炼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盆装的药粉内,同时用粗竹筷在药粉内成园周搅动,就象平时做饺子前加水和面一样,边倒蜂蜜边调药粉,以基本上看不到干药粉时停止加蜜,但又不能加得太多,蜜多了丸子不易成形。如开初蜂蜜的总量没掌握好,此时在调蜜时就可根据药粉的干湿度来补救。调好后,用消毒的双手在盆中和为一团。
6、搓条、和丸。(用消毒刀具、菜板)和丸时可用少许芝麻油点于掌心以使久药光亮。如按每粒丸药重10g计,一料共重3000g,就要做成300粒。可将和好的药团分为三坨,每坨再分为5小坨,每小坨搓条后,按菜板上已刻的刻度分切为20节,每节搓一丸。
7、包装。先备好无毒塑料薄膜(过去用皮纸或蜂腊),每张大约10X10cm大小。每和一丸就用薄膜包裹一丸,不必另作“阴干”。和完后再用消毒器具装存备用。药丸制作流程流程:
处方-选(制)药(质优上乘)-洗净-干燥-打粉(粗细二道)-混和 -灭菌-配密-捶打-搓条-成丸-凉干(可放置低温消毒柜减少染机会)-包装
灭菌:
1,装入布袋,高压煲隔水蒸煮15-20分钟
2,放置电饭煲保温挡6-10小时,间中番动
3,紫外线 ? 具体方法 ?
本人视药性长期用上述1,2方法灭菌,做出来的药丸可正常放置1 年以上,绝不变质!
设计品种十余种,疗效确切,每月约用600-1000只,每只5-10元以上,6只为1小包,常有人主动提出要药丸,但我坚持宗旨绝不乱给,
但恐灭菌过于严格,对药性有所影
2.蜜丸:蜜丸是由一种或多种药物粉末与经炼制过的蜂蜜混合而制成的球形内服固体制剂
。可分为大蜜丸和小蜜丸。多用于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患。
蜜丸的制法基本步骤如下:炼蜜→合药→制条→成丸→包装→贮存。
1.对蜂蜜的选择与炼制是保证蜜丸质量的关键。炼蜜的目的是除去杂质,破坏酵素,杀
死微生物,蒸发水分,增强粘性。其方法是:小量生产可用铜锅或锅直火加热,文火炼
;大量生产可用蒸汽夹层锅,减压蒸发浓缩锅进行炼制,zui后滤除杂质。炼蜜的程度分
为嫩蜜、炼蜜、老蜜三种。
嫩蜜 将嫩蜜加热至沸,色变深,有粘滞性,失去水分约3%。适用由含有较多脂肪、淀粉
、黏液质、糖类及含动物组织的方剂。
炼蜜 将嫩蜜继续加热,出现浅红色有光泽的泡沫,用手拈之粘性较强,但无白丝,用于
含纤维质,淀粉、糖类以及部分油质的方剂。
老蜜 炼蜜继续加热至呈棕红色,有红色光泽,用手拈之甚粘手,能拉出白丝。适用于含
多量纤维素,矿物质的方剂。
2.合药:将已炼制好的炼蜜与药粉按比例进行混合(药粉与炼蜜的比例一般为1:1或1:
5也有不足1:1的,要根据药物性质及季节不同而异。一般含糖类、油脂类的中草药用蜜
少。含纤维素较多和质地疏松的药物用蜜量多。夏季用蜜量少,冬季用蜜量多。均匀地
揉合,做成像面团样丸块(在搅拌机中机械混合或在其它容器中人工混合)。合药时,
蜂蜜一般趁热加入(如含有胶质,树脂或挥发性成分需待炼蜜稍冷后再加入混合),充
分和匀,使其内外全部滋润,色泽一致,软硬适中,能随意捏塑即可。
3.制条,成丸。
将合好的面团样软材放置一定时间,使药料与蜂蜜成分混合滋润,并产生一定粘性后即
可搓条,搓条要粗细一致,外表光滑。即可用手工或制丸板做成一定量的、光滑的、园
球形丸粒,大量生产可用机械制丸。
制丸时,先将药团块称重,以便分计量准确,即按每次所需制成丸粒的数目与每丸的总
量进行计算,按计算量称取团块再搓条,制成预计数目的丸粒,搓丸条的虚词可依丸粒
大小来定,丸条搓好后再分割成小段,再搓圆成球形即可。
为避免药团粘手和粘器具,操作时可用适量的润滑剂。润滑剂可用甘油或麻油(花生油
),蜂蜡按一定比例 ,加热熔化而成。夏季蜂蜡可适当多加一点。
4.包装与贮藏:制成的蜜丸,可采用蜡纸、玻璃纸、塑料袋、蜡壳包好贮存于阴凉干燥
处。
质量要求
1.外观:圆整,表面致密滋润,无可见纤维及其它异色点。
2.丸重差异检查:应符合规定。
3.细菌学检查:应符合卫生标准。
参考资料:《中药制剂学》
下一篇:压力变送器工作原理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交易会 暨先进制造业博览会
展会城市:合肥市展会时间: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