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压电器领域,正泰电器多年的积累让它具备了许多*的优势。
从品牌效应度上看,公司品牌度高。1999年12月29日,商标被国家*认定为。2003年9月1日,“正泰”牌塑料外壳式断路器、式断路器获得“中国产品”称号。2004年5月公司更是获得了质量管理领域zui高奖——全国质量奖,正泰电器也成为了中国低压电器行业中获此殊荣的企业。
从产品种类上看,目前公司产品种类分布齐全。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目前已成为中国zui大的低压电器生产企业,主要从事配电电器、终端电器、控制电器、电源电器、电子电器等低压电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截至目前共生产406个系列,11,916种规格的各式低压电器产品。200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44.42亿元,占据国内低压电器市场10%左右的份额,已连续六年产销量位居中国低压电器行业*。
从营销能力上看,公司营销能力较强,营销优势明显。低压电器产品因其应用面极广,较强依赖于分布广泛的营销网络实现规模销售。公司目前拥有完整的市场拓展、财务运营、、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管理系统按功能模块重组,总部集中订单,各区域分散配送,实现远程在线调控,确保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运营。同时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省会和工业城市为重点,地市级城市为主体,县级城市为辐射点的三级营销网络,拥有片区办事处12个、各级经销商2,000余家,广泛覆盖全国各地,充分渗透各领域行业客户;09年公司更是在“经销商”模式的基础上推出了3PA的新型销售模式,由公司主导,经销商共同参与,对目标客户进行业务扩展和服务维护。这种厂商联动的模式即减少了中间环节,又实现了企业与经销商的共赢,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重点项目尤其是大型工程领域的业务推进能力。
从定议价能力上看,公司定议价能力突出公司凭借着产品优势和完善的营销优势,在行业内享有充分的品牌溢价,能将部分原材料成本转嫁于下游产业。同时,作为国内低压电器市场的,公司原材料采购议价能力也明显强于国内其它同行,可以充分抵御原材料价格上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公司的产品成本结构主要为铜、银、钢材、塑料,约占生产总成本的45%左右。根据历年经营状况,在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年份,公司综合毛利率不降反升;在今年上半年铜、银、钢材等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企业的毛利率更是出现了显著的上升,反映了公司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从技术能力上看,公司在国内技术优势明显。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视技术创新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长期注重以研究客户需求及市场产品潮流来团队的研发工作。近三年及一期公司的研发投入均超过了销售收入的2%。同时,公司还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一体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仿真技术研究分析等基础技术研发体系和完善的产品验证体系。目前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拥有权174项,申请权91项。先后开发了100多个系列,200多个基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其中三大系列产品--可通讯智能型框架断路器、电子式过载继电器、智能型模块式塑壳断路器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目前已通过国家验收。从产业集群上看,公司所处位置产业集群效应突出,聚集优势明显。正泰电器所处的乐清市是中国zui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基地,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乐清云集了上千家生产各式低压电器元配件的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这在低压电器生产行业也颇为*。多年以来,公司非常注重建立与生产质量优良的外协合作企业长期保持稳定关系,通过供应链的整合和紧密的技术、质量协同管理机制,与外协方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公司能够将生产资源集中于制造核心部件,充分利用了乐清的产业集群效应,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乐清的产业集群效应有力的凸现了公司在参与市场竞争中的成本优势。
从未来发展空间看,公司未来行业前景广阔,市场需求稳定。智能电网及新能源开发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新利润增长点。智能电网建设作为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环节将对我国未来数十年的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各环节的产业规模和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将为低压电器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预计2020年前,中国智能电网总投资将不低于2000亿,其中低压电器适用的配网自动化及用户侧市场容量将达800亿元。未来二十年,美国市场小型化、智能化的低压电和控制电器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2030年前低压电器适用的配电系统将有1270亿美元的市场。在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趋势,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占全部能源的比重将达到15%。新能源的利用过程也是能源与电能转化的过程,包括逆变器、储能控制电源在内的新型电子电源是风力发电和光伏产业等新能源建设*的配套产品。公司在09年新成立的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正是以新能源建设为契机,主要研发制造逆变器等电子电源系统为主的企业,该公司的成立将进一步丰富正泰电器现有的产品线,开创正泰新的利润增长点。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智能电网和新能源产业将在正泰电器的产业规划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上一篇:探讨分析冲击夯的技术问题
下一篇:现代仪器仪表发展关键技术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交易会 暨先进制造业博览会
展会城市:合肥市展会时间: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