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技术中心>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及操作注意事项

直播推荐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及操作注意事项

2022年04月08日 10:19:17人气:216来源:扬州凯德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技术特点:
 
  H2S是一种酸性气体,在溶液中可以电离出氢离子,H2S=H++HS-;Na2CO3+H2S==NaHCO3+NaHS而HS-有较强的还原能力,易失去电子而被氧化HS-+1/2O2==S↓+OH-,这种性质被巧妙地运用于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湿式氧化法其实质上就是一种伴有氧化反应的湿式酸碱中和的过程,通过催化氧化,使负二价的硫转化成单质硫分离出去。其工艺技术有如下特点。
 
  1、选择优质脱硫催化剂至关重要:在湿式氧化法脱硫中,将H2S氧化成单质硫是借助于脱硫液中的载氧体催化剂来实现的。催化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湿式氧化法的脱硫效率,单质硫生产率、碱耗、再生效率,副反应产率等一系列重要指标。因此,选择一种高性能催化剂作为氧化还原剂,就成为决定这种工艺操作的关键。
 
  2、不管采用何种催化剂,其化学反应过程的共同特点是要分三步走:步用氨水或纯碱液吸收气体中的H2S进行中和反应。第二步采用载氧体催化剂进行催化氧化反应把HS-、S-2氧化成单质硫。第三步加入或喷射自吸空气氧化失活的催化剂,使其得到再生,恢复活性、循环使用。同时将单质硫浮选出来分离出去,熔炼硫磺。而且从工艺上看,步吸收反应肯定在脱硫塔中进行。气液两相逆流接触,通过传质(填料)H2S从气相介面向液相介面转移,进入液相主体。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相应的盐转化为富液。此过程中受气膜控制属扩散式吸收。然而催化、氧化、析硫的第二步化学反应,也主要在脱硫塔内进行。因而,也形成了这种复杂相系共存格局。故此,传质面积、喷淋密度、液气比、碱度、PH值、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等都会影响吸收的选择性及析硫再生和气体净化度。
 
  二、正常生产操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脱硫溶液碱度:溶液吸收H2S为酸碱中和反应。因此溶液的总碱度和Na2CO3浓度是影响吸收过程的主要因素。气体净化度、溶液的硫容量、总传质系数,随Na2CO3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总碱度越高、PH值越大。保持溶液中NaHCO3和Na2CO3的的浓度比(呈反比,一般应控制在4-6)组份优化形成缓冲液,更具稳定性。
 
  在生产实践中,只要能满足气体净化出口指标要求、总碱度控制低一些会对稳定工况,减少副盐、降低阻力、再生熔硫带出物的减少等都是有利。此外,每天补碱,应分班均匀补充,预见性调节,防止突击加碱。注意提高碱的利用率。
 
  焦炉煤气中硫含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原料煤中的硫含量,在炼焦过程中约30%-35%的硫以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形式进入煤气.无机硫主要以HS,S02的形式存在,有机硫主要以硫醚,唾吩的形式存在.焦炉煤气用途不同,对煤气中的硫和的含量要求不同,是否回收硫及其回收形式,脱硫工艺也就相同.脱硫工艺归纳起来可大致分为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两大类。
 
  湿法脱硫主要用以脱除无机硫,干法脱硫主要用以脱除有机硫.当焦炉煤气用作化工原料时,通常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脱硫目标.湿法脱硫还可进一步分为湿法吸收法与湿法氧化法脱硫工艺两大类. 总的来看,湿式氧化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脱硫技术,适用于多种气体脱硫,尤其是我国自行研发的几种脱硫催化剂技术,这些技术已成为我国煤化工行业重点推广应用的技术。
 
  从我国近二十年的应用实践来看,无论是国产技术,还是引进技术,都暴露出不少问题,技术开发单位和厂家应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提升现有工艺的技术水平.同时积极跟踪国际脱硫技术的发展大趋势,使我国脱硫催化剂在环保化,无害化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
 
  随着焦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焦炉煤气脱硫脱氰技术及其防止二次污染的废液(废气)处理技术已达50余种,有代表性的约10余种.煤气的脱硫方法按吸收剂的形态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其中干式氢氧化铁法、湿式砷碱法、改良ADA法(或称Holmes-Stretford法)等脱硫、脱氰方法工艺技术落后、脱硫效率低或脱硫废液处理后会产生二次污染。
 
  配套投产的脱硫脱氰工艺,采用HPF法液相催化氧化法脱硫,脱去除煤气中的H2S和HCN。脱硫系统于2007年3月和焦炉同时投产以后,先后发现脱硫液pH值偏低、塔后H2S含量升高趋势、脱硫塔吸收效率低、管道泄漏腐蚀严重等多项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采取应对解决措施,使生产日渐趋于正常。本文介绍了淮钢焦化厂HPF法脱硫工艺及在生产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措施。
 
  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新闻
关键词:PH值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更多 >

工控网机器人仪器仪表物联网3D打印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农业机械食品加工设备制药设备仓储物流环保设备造纸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化工设备电子加工设备水泥设备海洋水利装备矿冶设备新能源设备服装机械印染机械制鞋机械玻璃机械陶瓷设备橡塑设备船舶设备电子元器件电气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关闭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