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手生物特征的验证和识别研究可以说是整个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起点和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手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经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发表相关论文最多、理论发展、提出算法、工程应用最成功、*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也都是手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图1.9展示了部分已经实用化的手部生物特征识别产品。让指纹门禁刷卡机更快指纹识别速度。
指纹识别和手形识别是用于商业领域的手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也是目前*份额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据国际生物特征组织IBG(International Biometric Group) 2004年的统计,这两类产品分别占整个生物特征识别市场的48%与11%。而用于身份识别的自动掌纹识别技术实际上在1998年才由中国香港的张大鹏教授提出,掌纹认证》一书于2004年出版,标志着掌纹识别进入成熟期刚。目前,关于掌纹识别的高水平论文和应用成果十分丰富,其中,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开发了一套民用联机掌纹识别系统,并于2003年公开发布了标准掌纹图像数据库。
但是,目前颖、的手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当属手静脉识别技术,该技术以其优异的防伪性能和良好的用户接受度,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新热点,各种理论成果和应用成果纷纷面世,其中开发成功的是日本的日立公司( Hitachi)和富士通(Fujitsu)公司。两家公司近年来已分别推出了多套基于手指静脉和手掌静脉识别技术的应用型产品,如门禁系统和ATM系统。。最近更是推出了面向普通个人用户的桌面USB产品和笔记本产品。两家公司均认为,新一代的静脉识别技术将会取代传统的手部特征识别技术。不过手指静脉识别技术产品相对比较贵,现在使用最多的就是指纹识别技术的指纹门禁刷卡机。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交易会 暨先进制造业博览会
展会城市:合肥市展会时间: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