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技术中心>无线动态应变仪在大吨位自卸车车架上的应用

直播推荐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无线动态应变仪在大吨位自卸车车架上的应用

2023年04月12日 16:32:33人气:352来源:南京聚航科技有限公司

大吨位自卸车作为露天矿山的主要运输工具,因其载重大,运输效率高而被广泛用于露天矿山上。大吨位自卸车在矿山非铺装路面运行,工作环境恶劣,车架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长期使用容易出现车架开裂现象。

本文针对某型载重110t的大吨位矿用自卸车运输过程中的受载特性,采用无线动态应变仪对自卸车车架进行应力应变测试。结合自卸车车架的仿真分析结果及以往车架开裂的故障位置,选取车架关键受力部位,布置了24个测试点,测试不同工况下车架各测试点的动态应力应变情况,并对测试结果加以分析。

测试系统

本次测试采用电阻应变法,仪器选用聚航科技生产的JHDY-W无线动态应变仪,体积小巧,使用时间长,设备全软件式操作,实时保存测量数据,并自动生成报告,具有高精度、高采样频率的特点,能够满足自卸车车架动态应力应变测试的要求。

测试点的选择

本次自卸车车架动态应力应变测试共选取24个测试点,测试点编号1-24,测试点根据自卸车的结构型式一般对称选取,沿车架轴向,对称编号。其中5与6号点对称,9与10号点对称,11与12号点对称,15号点是后桥壳吊耳左上点,16号点是后桥壳吊耳右上点。具体位置描述如下:1-右纵梁前端外侧面;2-左纵梁前端外侧面;3-右纵梁前端下表面;4-左纵梁前段下表面;5-右纵梁龙门架处外侧面;6-左纵梁龙门架处外侧面;7-左纵梁龙门架后部外侧面;8-左纵梁后轴处外侧面;9-右纵梁后轴处下表面;10-左纵梁后轴处下表面;11-左纵梁后轴处内侧面;12-右纵梁后轴处内侧面;13-后部横梁右吊耳处;14-后部横梁左吊耳处;15-后桥壳左吊耳处;16-后桥壳右吊耳处;17-右后主减振器处;18-左后主减振器处;19-左纵梁尾部吊耳处;20-右纵梁尾部上表面;21-左纵梁尾部上表面;22-右纵梁后部上表面;23-左纵梁后部上表面;24-右纵梁龙门架后部外侧面。

应变片的粘贴、连接

应变片的粘贴质量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保证应变片粘贴牢固,先将测试部位进行除污,用砂轮机去除车架表面油漆直至露出钢材本体,再用240目的砂纸进行打磨,使粘贴位置具有合适的粗糙度,使用502胶水粘贴应变片,粘贴牢固后再用703硅胶涂在应变片处进行防尘防潮处理。

测试工况设定

动态应力应变测试分别在自卸车空载和重载条件下进行试验,测试不同运行工况下车架的动态应力情况。主要测试工况包括: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制动、左转弯、右转弯及凹凸环路面行驶等。

试验结果分析

自卸车按设定的工况进行实验,空载工况试验结果见表1,重载工况试验见表2,应力分布情况见图。

 

大吨位自卸车车架.png

大吨位自卸车车架1.png

 

 

由表1和表2可知,试验过程中整体*大动态应力在重载运行工况下的15号及16号点,其应力值分别达到了211.0MPa、221.7MPa,15号点与16号点为主减振器与后桥壳连接部位,承受较大的冲击力,故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动态应变也相应较大。

对比空载工况和重载工况试验结果的应力分布情况,重载工况下车架的动态应力值明显高于空载工况,空载工况产生的动态应力值远低于车架钢材的许用应力,对车架疲劳寿命影响较小,因此,应重点分析重载工况下车架的动态应力情况。

对比不同工况下车架的动态应力值,凹凸环路面行驶时产生的动态应力较大,其他工况下动态应力值没有显著变化。因此,应重点分析自卸车在凹凸环路面运行产生的动态应力。其中16号测试点重载工况下的应力值水平较高,其*大应力出现在凹凸环路面行驶时。后续研究可对动态应力应变过大的部位在结构上进行优化,以避免因应力过于集中而影响车架的疲劳寿命。

总体来看,各测点的动态应力值均远小于钢材的许用应力,车架安全系数较高。

总结

1. JHDY-W无线动态应变仪可用于大吨位自卸车车架应力应变测试,能够满足自卸车车架动态应力测试的要求。

结合某型110t矿用自卸车在运输工况下的受载特性,通过布置应力应变测试点,测试了自卸车在空载和重载两种工况下车架的动态应力应变情况,分析了测试结果,为车架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更多 >

工控网机器人仪器仪表物联网3D打印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农业机械食品加工设备制药设备仓储物流环保设备造纸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化工设备电子加工设备水泥设备海洋水利装备矿冶设备新能源设备服装机械印染机械制鞋机械玻璃机械陶瓷设备橡塑设备船舶设备电子元器件电气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关闭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