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行业,从仓储货物搬运到分拣系统操作,从自动化立体库运作到配送车辆装卸,扭矩控制在各类物流装备的运行中极为关键,直接影响货物搬运的准确性、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以及物流作业的整体效率。扭矩传感器作为物流装备动力系统的重要构成,与压力传感器协同配合,为物流行业的智能化升级筑牢基础。
一、扭矩控制:物流装备性能的重要保障
在物流作业里,扭矩控制对关键性能指标影响显著。例如,自动导引车(AGV)在搬运货物时,驱动轮扭矩波动若超过 ±5%,会导致行驶轨迹偏移,使货物定位偏差达到 ±10mm;仓储货架堆垛机的升降机构扭矩不均衡,会造成货叉升降卡顿,单次作业时间延长 15%。以往依靠机械结构与经验参数来控制扭矩,稳定性只能维持在 ±8% 左右,而当下借助扭矩传感器构建的智能闭环系统,可将扭矩波动精准调控至 ±1% 以内,让 AGV 的重复定位精度从 ±5mm 提升到 ±2mm,堆垛机的作业效率提高 20%。
压力控制在物流装备的液压与气动系统中同样不容忽视。叉车液压系统的压力波动超过 ±10%,会致使货物起升不稳定,增加货物掉落风险;气动分拣系统的压力不稳,会造成分拣准确率降低 10%。压力传感器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压力,能将压力波动控制在 ±2% 以内,使叉车货物起升的平稳性提升 30%,气动分拣系统的准确率提高到 95% 以上。
扭矩与压力控制在三个核心场景中协同发挥作用:
搬运设备:扭矩传感器监测电机输出扭矩,压力传感器反馈液压驱动压力,共同保障搬运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精准度;
分拣系统:扭矩传感器实现分拣机械臂的力矩反馈,压力传感器控制气动执行元件压力,确保货物分拣的高效与准确;
安全防护:扭矩传感器检测异常扭矩突变,压力传感器监测制动系统压力,构建双重安全冗余机制,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二、扭矩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技术差异及协同应用
(一)技术原理与测量对象
扭矩传感器:依据应变片、磁致伸缩或者光纤布拉格光栅原理,借助弹性体的形变来感应旋转轴的扭矩变化。以应变片式传感器为例,在扭矩作用下,弹性体产生细微形变,粘贴在其表面的应变片电阻值随之改变,通过惠斯通电桥将电阻变化转化为电压信号,精度可达 ±0.05% FS,适用的扭矩范围为 0.1N・m 至 10kN・m。
压力传感器:基于压阻效应或压电效应,用于测量气体或液体的压强。像压阻式传感器,在压力作用下,硅膜片发生形变,致使电阻值改变,经过信号调理电路转换为标准电压或电流信号输出,精度为 ±0.2% FS,压力测量范围在 0.1MPa 至 200MPa。
(二)应用场景协同
扭矩传感器是物流装备旋转动力的关键测量部件,直接决定动力输出的力矩均衡;压力传感器是流体动力的重要监测元件,保障液压 / 气动系统的压力稳定。二者在物流自动化设备中紧密协同:扭矩传感器监测 AGV 驱动电机扭矩以调整行驶速度,压力传感器检测叉车液压系统压力以控制货物起升高度,共同实现 “扭矩 - 压力” 的双重精准控制,确保物流作业高效、安全进行。
三、适配物流行业的扭矩传感器技术类型
1. 应变片式扭矩传感器:物流通用场景的实用之选
基于电阻应变原理,采用铝合金或合金钢弹性体,表面粘贴高精度应变片,通过全桥电路实现扭矩信号转换。其成本与性能较为平衡,响应速度快(0.1ms 级),适用于各类物流搬运车、分拣机械臂等中低负载场景。在电商仓库的 AGV 上,该传感器实时监测驱动轮扭矩,通过控制系统动态调整电机转速,使 AGV 在满载情况下的行驶轨迹偏差从 ±8mm 减小到 ±3mm,满足密集货架间的精准搬运需求。
2. 磁弹性式扭矩传感器:复杂工况下的可靠选择
利用铁基合金的磁致伸缩效应,当扭矩作用时,内部磁路发生变化,通过感应线圈输出与扭矩成正比的信号。其具备出色的抗振动(10 - 2000Hz)、耐粉尘(IP67 防护)、耐高温(150℃)特性,成为物流转运中心、码头等复杂环境下物流装备的理想选择。在港口集装箱起重机的起升机构中,磁弹性式传感器监测卷筒扭矩,配合抗电磁干扰设计,将异常扭矩的预警响应时间从 30ms 缩短至 10ms,有效保障集装箱吊运作业的安全。
3. 光纤式扭矩传感器:物流场景的高精度方案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技术,扭矩会使光纤光栅产生轴向应变,导致反射光波长漂移,通过解调仪实现精准测量。它具有抗电磁干扰、体积小(直径≤10mm)、精度高(±0.02% FS)的优势,特别适用于对精度要求高的医药、电子等高价值货物物流场景。在某医药冷链物流中心的自动分拣系统中,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以 1000Hz 的采样频率监测分拣机械臂扭矩,通过边缘计算实时调整抓取力度,将易碎药品的分拣破损率从 3% 降低至 0.5%。
四、典型物流场景深度解析
1. 仓储搬运的扭矩 - 力位协同控制
在自动化立体库的堆垛机上,扭矩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协同工作,实时监测货叉伸缩时的扭矩与位置信号。当检测到货叉插入货物托盘的扭矩超过设定值(如 50N・m)时,系统自动停止操作并反馈调整货叉角度,将货物上架的准确率从 90% 提升至 96%,同时避免因过扭矩导致货叉或货物损坏。
2. 分拣系统的安全扭矩监测
在快递分拣线上的分拣机器人关节处,扭矩传感器实时监测异常力矩突变。当机械臂在分拣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导致扭矩超过安全阈值(如 8N・m)时,系统在 50ms 内迅速触发紧急制动,将设备故障率降低 40%,确保分拣线的连续稳定运行。
3. 配送车辆的负载扭矩优化
在冷链物流配送车辆的尾板升降机构中,扭矩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联动控制。传感器实时监测尾板负载扭矩,当检测到因货物重心偏移导致扭矩不均时,系统自动调整液压平衡阀的压力分布,将尾板升降的平稳性提高 35%,保障冷链货物装卸过程中的温度稳定性。
五、技术挑战与创新方向
1. 高精度与微型化平衡
随着物流装备向小型化、轻量化发展,需要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高精度扭矩测量。未来将聚焦:
芯片级集成技术:研发 MEMS 扭矩传感器,将尺寸缩小至 5mm×5mm,同时维持 ±0.1% FS 的精度,适配微型 AGV、轻载分拣机械臂等设备的紧凑设计;
无轴式测量方案:采用非接触式磁弹性原理,消除传统轴式传感器安装时对同轴度的严格要求,提升装配便利性与测量稳定性。
2. 复杂环境适应性突破
针对物流行业的高温、潮湿、粉尘、电磁干扰等复杂作业环境,需提升传感器的环境耐受性:
纳米防护涂层技术:应用类金刚石涂层(DLC),将传感器表面的耐磨寿命延长 2 倍,同时增强抗粉尘粘附与防潮能力;
全密封灌封与电磁屏蔽工艺:采用高温固化灌封胶与多层电磁屏蔽设计,将传感器防护等级提升至 IP69K,适应恶劣工业环境,确保在各类复杂工况下稳定运行。
3. 智能化与边缘计算融合
随着物流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扭矩传感器正从单纯的数据采集向智能分析转变:
嵌入式智能算法:在传感器端集成异常扭矩识别模型,实时分析扭矩信号的频域特征,提前 2 小时预警齿轮磨损、轴承失效等潜在故障,将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 50%;
数字孪生与智能决策:通过传感器数据驱动物流装备的虚拟模型,实时模拟不同扭矩参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影响,辅助工程师 10 分钟内完成控制参数优化,实现物流作业流程的智能决策与高效调度。
六、行业趋势与市场洞察
全球物流扭矩传感器市场呈现三大发展特征:
物流智能化升级驱动增长:电商物流、冷链物流、智慧仓储等领域的自动化需求持续攀升,推动高精度扭矩传感器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 16%,预计 2028 年有望突破 20 亿美元;
行业内技术创新加快:行业内企业在中低端市场的自主研发产品占比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升,部分产品性能已接近国际水平;
绿色与节能需求凸显:低功耗传感器(待机功耗 < 0.5W)与节能型物流装备的协同应用,助力企业降低 30% 以上的设备能耗,成为物流行业绿色发展趋势下的重要选型标准。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交易会 暨先进制造业博览会
展会城市:合肥市展会时间: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