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技术中心>建筑工程中拉压力传感器对结构监测技术与应用实践

直播推荐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建筑工程中拉压力传感器对结构监测技术与应用实践

2025年04月28日 12:23:16人气:24来源:深圳市鑫精诚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中,拉压力传感器作为结构受力监测的核心元件,通过精准捕捉力信号变化,为施工安全控制、结构健康评估提供数据支撑。其技术体系涵盖原理设计、场景适配、系统集成等多个维度,成为现代建筑工程智能化监测的重要基础。
 
  一、核心原理与基础组件构成
 
  (一)力电转换机制
 
  拉压力传感器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实现力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弹性体受拉 / 压作用产生形变,附着于表面的电阻应变片随形变发生阻值变化,经惠斯通电桥放大调理后输出标准电信号(如电压、电流)。该过程的核心精度取决于弹性体材料特性与应变片粘贴工艺。
 
  (二)关键结构组件
 
  弹性体: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加工为柱式、板环式、轮辐式等结构。例如板环式结构适用于钢丝绳拉力监测,可减少偏心载荷影响;柱式结构则广泛应用于大型构件的静态载荷测量。
 
  应变敏感元件:康铜合金应变片为主流选择,具备高灵敏度(应变系数 2.0~2.2)与良好线性度,通过真空溅射或精密粘贴工艺固定于弹性体应力集中区域。
 
  封装与防护:针对建筑工程野外环境,传感器采用全密封焊接工艺,防护等级达 IP67/IP68,部分产品配备纳米防腐涂层,可在高湿度、盐雾等场景长期稳定工作。
 
  二、施工阶段关键应用场景
 
  (一)基坑支护与边坡稳定监测
 
  在深基坑施工中,振弦式土压力传感器埋设于围护桩与土体界面,实时监测水土压力变化。当数据显示侧向压力超过设计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支撑结构预应力补偿,某高层建筑基坑施工通过该技术将墙体水平位移控制在 3mm 以内,低于规范允许值的 50%。
 
  (二)模板支撑与脚手架载荷监控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集成于碗扣式脚手架立杆或梁板模板支撑体系,动态监测施工荷载。传感器分辨率达 0.5% FS,可捕捉人员走动、材料堆放等引起的微小载荷波动,配合无线传输模块实现施工现场实时预警,降低坍塌事故风险。
 
  (三)预应力张拉控制
 
  桥梁施工的预应力钢束张拉环节,高精度压力传感器(量程 500~5000kN)安装于千斤顶与锚具之间,同步监测张拉力与伸长量。通过力值 - 位移双控模式,将张拉误差控制在 ±1% 以内,确保混凝土构件受力符合设计要求。
 
  三、运营阶段结构健康监测体系
 
  (一)桥梁荷载与疲劳评估
 
  光纤光栅式传感器阵列布置于桥梁主梁、桥墩关键截面,长期监测车辆荷载、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变分布。分布式测量技术可定位 0.01% FS 级的应力异常,某城市跨河桥梁通过 10 年监测数据,精准识别出支座沉降导致的局部应力集中,提前 3 年预警结构病害。
 
  (二)高层建筑风振与地震响应监测
 
  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与外框架连接节点安装六维力传感器,实时采集风荷载、地震作用下的三维力与力矩数据。传感器动态响应频率达 500Hz,配合模态分析算法,实现结构振动特性的实时评估,为阻尼器控制系统提供决策依据。
 
  (三)隧道衬砌与岩土体相互作用监测
 
  在地铁隧道施工与运营中,埋入式压力盒传感器(量程 0~30MPa)监测衬砌结构与围岩接触压力,结合位移监测数据,分析地层收敛规律。某山岭隧道通过传感器网络,准确判断出断层带活动引起的衬砌受力突变,指导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四、技术特性与适应性优化
 
  (一)量程与精度适配
 
  根据建筑工程载荷范围,传感器量程覆盖 1kN~100MN,精度等级分为 0.1 级(实验室级)、0.5 级(工程监测级)、1.0 级(施工控制级)。例如材料试验机用传感器需 0.1 级精度,而基坑监测普遍采用 0.5 级产品以平衡成本与需求。
 
  (二)环境适应性设计
 
  温度补偿:内置热敏电阻与补偿电路,将温度漂移误差控制在 0.02% FS/℃,确保 - 40℃~+85℃环境下的测量稳定性。
 
  抗干扰处理:振弦式传感器采用频率信号输出,天然抵抗电磁干扰;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则通过屏蔽线缆与接地处理,降低施工设备电磁噪声影响。
 
  (三)数据传输与集成
 
  支持 RS485、CAN、LoRa 等多种通信协议,适配建筑工程现场总线与物联网平台。例如桥梁监测系统通过 4G/5G 将传感器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结合 BIM 模型实现结构受力状态的可视化呈现。
 
  五、行业价值与发展趋势
 
  (一)核心应用价值
 
  安全防控: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警,将结构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 60% 以上;
 
  质量管控:为施工验收与运营维护提供量化数据,避免主观判断导致的质量隐患;
 
  成本优化:通过精准监测减少过度设计与冗余维护,某桥梁项目经传感器数据指导,将 10 年周期维护成本降低 25%。
 
  (二)技术发展方向
 
  多参量融合:集成应变、位移、温度等传感器,构建多维监测网络,提升数据解析能力;
 
  自诊断技术:内置 AI 算法实现传感器故障识别与数据可信度评估,减少人工巡检频次;
 
  微型化与植入式:开发毫米级光纤传感器,满足古建筑、薄壁结构等特殊场景的隐蔽监测需求。
 
  建筑工程领域的拉压力传感器,正从单一测点监测向全系统智能感知演进。通过技术体系的持续完善与应用场景的深度拓展,其不仅是结构安全的 “电子哨兵”,更成为建筑工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未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融合,这一核心元件将在超高层建筑、跨海工程等复杂场景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更多 >

工控网机器人仪器仪表物联网3D打印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农业机械食品加工设备制药设备仓储物流环保设备造纸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化工设备电子加工设备水泥设备海洋水利装备矿冶设备新能源设备服装机械印染机械制鞋机械玻璃机械陶瓷设备橡塑设备船舶设备电子元器件电气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关闭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