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技术中心>六类布线之门道

直播推荐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六类布线之门道

2010年10月22日 15:51:43人气:751来源:上海光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布线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过去10年中,满足高带宽应用需要的布线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布线系统所支持的带宽已从zui初10MHz发展到今天的250MHz。六类技术采用与以往超五类之前*不同的线缆结构,可支持高达250MHz的网络传输带宽。尽管布线厂商采用不同的制造工艺和布线结构,但是殊途同归,zui后必须满足六类标准规定的250MHz带宽要求。

  20026月,TIA/EIA组织zui终核准了六类布线标准,这是对电信业及智能建筑业的巨大贡献。六类标准的推出,将zui终促使所有厂商的布线产品实现标准化,而网络设备制造商也将保证它们的设备在六类布线上高速运行。

  选择六类的重要因素

  尽管六类线缆被认为是一种标准的4对线缆,但是,它与五类或超五类线缆*不同。六类线缆一般由稍粗一些的线缆构成,具体情况视各布线厂商的六类技术而定。由于采用较粗的线缆规格,六类线缆能够支持更高的网络传输带宽。此外,与五类或超五类线缆不同,六类线缆通常在线缆护套中包含隔离构件,这种构件用来隔离不同的线缆对。通过将同一条线缆中的线缆对相互隔离,减少了串音干扰,并提高了传输质量。因此,六类线缆的总直径略粗一些,线缆体一般也更硬。

  除了六类线缆本身的物理差异之外,六类连接硬件的差异也必须予以考虑。由于线缆中采用更粗的导线,因此,六类连接硬件插座、面板等一般使用更粗规格的端接针。与五类或超五类连接硬件不同,这些端接针常常是偏置排列(offset)而非平行(inline)排列,因此,选择六类布线产品时,一定要同时关注六类连接硬件和六类线缆两方面的因素。

  由于六类线缆和六类连接硬件的以上特点,在设计和安装六类线缆系统时应特别小心。一个zui基本的原则是:在安装六类系统时,一定要严格遵循标准规范。其实,超五类布线所遵循的基本设计标准也适用于六类标准。此外,还必须对六类线缆的弯曲半径加以特别的考虑。这方面的设计应当遵循光纤系统通常遵守的设计标准。zui后,还应更多地关注六类线缆的正确安装。在某些情况下,正确地进行线缆端接操作需要使用特殊的六类端接工具来完成。在施工时还需要特别注意线缆对的隔离、弯曲和支撑。安装人员接受有关安装六类线缆和六类连接硬件的培训对于六类布线系统的成功安装至关重要。由于六类布线系统比超五类系统更严格、更复杂,工程设计、安装一定要严格按照六类的布线标准来执行,否则,六类布线系统所具有的高性能传输以及高容量将无法实现。

  设计、安装六类系统时需要考虑6个关键问题:

  1. 所考虑的六类布线系统应当满足4个连接头、100米信道模型的六类信道测试指标。

  2. 信道中的每一个部件必须满足六类标准布线参数。

  3. 信道中的所有部件都应当满足双向提供至少250MHz的带宽要求。

  4. 系统中使用部件应当向后兼容。

  5. 部件和线缆的制造商应当能够提供独立的试验室检测环境,以测试它们的信道和设备是否符合六类布线性能指标。

  6. 应当提供覆盖产品、安装和未来网络应用的全面质量保证。

  六类布线系统的未来

  根据预测,对高容量布线系统的需要将随着对更多带宽需要的增加而继续增长。因为六类标准已经zui终完成,六类布线系统应当在23年内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此后,新一代超六类布线系统将进一步发展完善。超六类布线系统之后,光缆可能取代基于铜线的线缆系统支持未来高带宽的用户需求。

  随着千兆应用对高容量布线系统需求的增加,设计、安装时必须特别注意遵守六类标准规定的化设计和安装理念。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六类布线这类高容量布线系统必须予以更密切的关注。符合标准的公司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未来的应用需求,那些不接受、不遵循六类布线标准的产品,将由于系统的设计不佳和安装低劣而不能满足新的要求,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失败。

  结论

  在考虑六类布线系统时,需要考虑许多问题。由于六类系统与超五类系统差异很大,因此,必须仔细研究六类标准的规范定义。所设计的六类系统的任何部件都必须满足或超过标准要求,这点至关重要,尤其在涉及到性能时,系统中的所有部件都必须满足标准中的zui小性能参数。高质量六类系统应当是所有的部件都得到认证、由获得认证的合同商安装、并得到制造商支持的系统。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更多 >

工控网机器人仪器仪表物联网3D打印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农业机械食品加工设备制药设备仓储物流环保设备造纸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化工设备电子加工设备水泥设备海洋水利装备矿冶设备新能源设备服装机械印染机械制鞋机械玻璃机械陶瓷设备橡塑设备船舶设备电子元器件电气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关闭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