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微电解铁碳填料/高温烧结填料/铁碳填料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山东鑫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潍坊市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19/10/29 20:11:13
  • 访问次数360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企业简介篇:山东鑫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坐落在美丽的风筝之都--潍坊市初始注册资金518万元。公司是山东省*集研发、生产、销售污水处理设备、环保净化设备于一体的综合型生产制造企业。公司发往全国各地的设备均通过出厂检验并获得设备相关资质且得到广大客户*好评并建立优良的合作关系。产品简介篇:我公司主要生产销售自我研发的设备有下列几种:二氧化氯发生器(电解法、化学法)、次氯酸钠发生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地埋式、地上式)、医院污水消毒设备、屠宰废水处理设备、高温烧结微电解填料、新型催化氧化填料、二氧化氯化料器、消毒剂投加器、气浮机设备、过滤设备、自动化加药装置、回旋式机械格栅、以及PLC控制柜、漏氯报警仪、余氯检测仪、微电脑控制仪、计量泵等周边设备。结尾篇:山东鑫泽环保以优质的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精益求精、开拓进取的务实精神服务于每一位客户,公司坚持“以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为经营理念。服务于社会,努力打造污水处理行业*企业,为环保事业奉献终身。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地埋式、地上式),二氧化氯发生器(化学法、电解法),气浮机(平流式、涡凹式)微电解填料,催化氧化填料,全自动加药装置
微电解铁碳填料/高温烧结填料/铁碳填料,是高温烧结技术加工而成,铁碳及催化剂以原子形态形成合金结构,*杜绝了板结钝化等问题。其技术参数为:比重1.3吨/立方米,比表面积1.2 平方米/克,空隙率65%,物理强度≧600KG/CM2 。化学成分:精铁粉≥75%,碳含量≈18%,催化剂≈5%,活化剂≈2%。
微电解铁碳填料/高温烧结填料/铁碳填料 产品信息

微电解铁碳填料/高温烧结填料/铁碳填料

一、微电解水处理工艺流程:

微电解工艺常规使用流程一般为:

调节装置 →微电解反应(可多级)→(催化氧化系统)→ 沉淀池

二、微电解实验方法:

针对不同废水,为确定或的处理工艺可做试验来确定,试验分静态及动态两种。

1、静态微电解试验:

所需器材:1L烧杯、曝气装置、微电解填料、酸、碱、检测仪器;

将需进行处理的废水调节PH值至2-4(可分别试验);在1L烧杯中加入大约1L填料,烧杯底部放置一曝气头以做曝气装置;将废水倒入烧杯中刚好没过填料,打开曝气机进行曝气;气水比建议控制在3:1以内(注:水面表现沸腾即可);

时间的调整:该试验可分别在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等几个时间段进行试验;

微电解反应结束后,把废水倒入另一容器中,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调节PH值至8-9之间,再加入10%的PAC溶液(PAC固体含量30)1到5ML,均匀搅拌,然后加入PAM溶液(千分之1到2配比)1到5ML,均匀搅拌。沉淀结束后,取上清液进行检测各种数据。

微电解铁碳填料/高温烧结填料/铁碳填料

2、动态微电解试验:

动态试验可做模拟反应器放置现场进行连续性试验,反应器的结构可根据废水及现场情况自行设计,试验参数可以按如下计算:填料比重1.3吨/立方米,微孔孔隙率按65%计算,那么如果试验微电解处理时间60分钟,则一立方填料每小时可处理水1立方,如果试验处理30分钟,则一立方填料半个小时可处理水量为2立方水。

3、静态微电解+芬顿试验:

所需器材:1L烧杯、曝气装置、微电解填料、酸、碱、双氧水、检测仪器;

将需进行处理的废水调节PH值至2-4(可分别试验);在1L烧杯中加入大约1L填料,烧杯底部放置一曝气头以做曝气装置;将废水倒入烧杯中刚好没过填料,打开曝气机进行曝气;气水比建议控制在3:1以内(注:水面表现沸腾即可)

时间的调整:该试验可分别在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等几个时间段进行试验;

    微电解反应结束后,将废水倒入另一烧杯中,调节PH值4左右,然后加入适量双氧水在曝气的环境中停留1-2小时,反应结束后,把废水倒入另一容器中,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调节PH值至8-9之间,再加入10%的PAC溶液(PAC固体含量30)1到5ML,均匀搅拌,然后加入PAM溶液(千分之1到2配比)1到5ML,均匀搅拌。沉淀结束后,取上清液进行检测各种数据。

关键词:PH值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微电解铁碳填料/高温烧结填料/铁碳填料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