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T方法是一种循环式活性污泥法,整个工艺为一间歇式反应器,在此反应器中活性污泥过程按曝气和非曝气阶段不断重复,将生物反应过程和泥水分离过程结合在一个池子中进行。CAST法是S.B.R法的一种改进形式,与传统的SBR反应器不同,CAST法在进水阶段不设单纯的充水过程或缺氧进水混合过程,另外一重要的特性是在反应器的进水处设置一生物选择器,它是一容积较小的污水污泥接触区,进入反应器的污水和从主反器内回流的污泥,在此相互混合接触,可有效克服污泥膨胀,提高系统稳定性。CAST工艺的*之处在于,它提供了时间程序的污水处理,而不是连续流提供的空间程序的污水处理。同时,高浓度污水是逐渐进入反应器的,有数小时进水时间,且进反应器的原污水只占反应池容的2/3左右,有稀释作用,所以也耐水质的冲击负荷。
CASS工艺流程及CASS工艺原理
自界外污水渠来的污水由地下管道接入,重力流进入格栅槽,经粗格栅除污机除去大粒径漂浮物后进入调节池,由调节池提升泵提升至细格栅槽,然后自流至室外沉砂池,砂水分离,而后自流至CASS生化反应池,污水在此进行缺氧(搅拌)反应,好氧(曝气)反应处除去有机物,并经硝化、反硝化处理氨氮和磷,zui终经沉淀、排水和闲置工序完成一个周期的处理过程。污水按一定周期和阶段得到处理,每一循环由下列各阶段组成:
1进水、曝气、回流阶段
集水调节池的废水由污水提升泵提升至混合槽与污泥回流泵提升来的回流污泥进行混合后进入生物选择区,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能过酶反应机理而迅速去除,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可在此选择区中得以反硝化,从而防止污泥膨胀;在预反应区中,废水被微量曝气,基本处于缺氧状态,有机物在此反应区内得到初步降解,同时也可以去除部分硝态氮;在主反应区内,经厌氧、缺氧的废水得到大量的曝气,处于好氧状态,主要进行硝化和降解有机物,同时在沉淀和闲置时也存在反硝化过程。
2沉淀阶段
在此阶段,污泥回流、曝气均停止工作,整个充满水的池子上方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此时,活性污泥进行絮凝与处理水开始分离,zui终在池水上方形成1.5米左右的处理水上清液。在该阶段,如果进水量没有使水位达到预定的高度,则进水泵继续工作。由于池水的相对平衡,增加了进水在生物选择区的停留时间,而且选择区、预反应区、主反应区三区域的相连采用了特殊流道设计,因此,此时进入CASS反应池废水将在选择区混合后以层流的形式通过预反应区而进入主反应区的底部,与下降的絮凝活性污泥相混合,而不影响上层的处理水。
3撇水阶段
到达该阶段,撇水器可以自动、也可手动工作,由原始位置(原点)按设置的速度降到池水面,停止1分钟,然后按设定的开、停时间循环工作。撇水器以“走、停、走”的状态下降,池子上部的上清液通过撇水器排至出水沟。撇水器的下降速度与水面的下降速度基本相当,因此不会扰动已分离了的污泥。由于撇水器的特殊设计,池水面的一些漂浮物不会被撇出,保证了出水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