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参考价 ¥ 50000
订货量 ≥1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西安聚能仪器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JNYQ—I-4
  • 所  在  地西安市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20/2/27 16:44:27
  • 访问次数366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西安聚能仪器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氧分析仪系列;微量水(露点) 分析仪系列;红外分析仪系列;热导分析仪系列以及焦炉煤气分析系统、水泥窑气体分析系统、冶金行业分析系统、电石炉尾气分析系统、CEMS烟气分析系统、化工行业气体分析系统等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

  公司依托多年来从事气体分析行业的经验和强大的技术优势,经过多年研制开发和应用实践,在监测技术方面,成功的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线分析监测系统和新型氧分析仪系列;微量水(露点) 分析仪系列;红外分析仪系列;热导分析仪系列等;部分产品被kong军列为装备。

  公司多年来坚持贯彻“科技兴企”和“以人为本”发展战略,多渠道汇集人才,构筑高素质科技人才高地。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已在分析系统研制和生产方面拥有专业技术和专有技术,以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我国分析系统*产业化现代潮流,尤其是分析系统在国内具有特色的维护量小、长寿命预处理的专业技术,以其适应国内特别恶劣的工况条件,耐用、耐腐、可靠的技术倍受用户青睐,已在冶金、水泥、石化、化肥、环保、空分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并且得到用户的一直好评。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走自有技术与*技术相结合的道路是聚能公司的发展方向;同标准接轨、向市场靠拢、树立分析仪器及成套监测系统的优秀品牌是聚能公司的发展目标。

  聚能公司将秉承“聚能在用户身边,用户在聚能心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让顾客满意”的服务宗旨;本着“求实、拼搏、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坚持“技术为先、品质优良、服务yi流、用户*”的经营理念;以优化结构、壮大求实、提高效益、加快发展为主题,用更新的技术、更好的服务与我们的客户诚信合作、共图发展。

固废垃圾焚烧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各类气体检测仪
JNYQ—I-44EX型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属于不分光式红外线气体分析器。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某些气体对红外线的选择性吸收。采用单光源、单管隔半气室及*的串联式薄膜微音检测器。电气部件采用德国Maihak公司UNOR 6N仪器的全套技术。与同类产品相比,该产品的大特点是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高选择性。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产品信息

JNYQI44EX型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属于不分光式红外线气体分析器。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某些气体对红外线的选择性吸收。采用单光源、单管隔半气室及*的串联式薄膜微音检测器。电气部件采用德国Maihak公司UNOR  6N仪器的全套技术。与同类产品相比,该产品的大特点是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高选择性。

应用领域:

JNYQI44EX型具有隔暴型防爆结构,能安全可靠的在石油精练、化工、天然气以及其他存在易燃易爆的场合广泛应用。

特点:

  • 大屏幕LCD显示,数字直读,信息丰富;屏幕自动保护 ;
  • 全中文菜单设置,轻触式按钮(全英文版本订货说明) ;
  • 信息数字化处理 ;
  • 测量输出线性表达;
  • 手动/零点/终点校准 ;
  • 多种状态信号输出:声、光、画面、继电器、通讯信息 ;
  • 全隔离状态、电流环、RS232数字通讯输出;
  • 温度、灵敏度干扰可数字补偿 ;
  • 红外遥控操作;
  • 内带阻火器;

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

大量程:0*

小量程:CO030PPm   CO2020PPm

    度: ≤±1F.S

性:零点漂移≤±1F.S/7d

量程漂移≤±1F.S/7d

 

中心单片机

样气流量:500±10ml/ min

 

响应时间:T9020秒(气体直接通过气室时)

样气压力:入口压力≤0.4MPa

气室压力: 20Kpa;

触点容量:120VAC, 1A   24VDC, 1A

输出信号:420mA

预热时间:≤ 30min

工作环境:温度:-5℃~+45℃;

         湿度:≤90%RH

防爆等级:  ExdCT6

工作电源:220VAC±10%50Hz±5%

外形尺寸:450mm(宽)×500mm(高)×220mm(深);

    量:约40kg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