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系列氧化锆氧分析仪
ZO型氧化锆分析仪,ZO-12A、ZO-12BQ-OXT1000氧化锆分析仪氧浓度监测计、ZO-12C、ZO-12D型,直插式氧化锆分析仪,量程:0-25%;输出信号:4-20MA;量程:0-25%(0-20.6%,可以自由设定),输出信号:4-20MA,功率:小于150W,误差:1%,测量压力范围:-10KPA-10KPA,法兰规格:外径155mm,螺丝孔孔距130mm(其他规格可选配),探头插深:300mm-1500mm,保护管直径:48mm、51mm、57mm ,保护材质:不锈钢304、不锈钢316,显示仪表:盘装、竖式、横式、壁挂式,显示屏:LCD液晶显示
主要技术参数:
量程:0-25%(0-20.6%,可以自由设定)
输出信号:4-20MA
功率:小于150W
误差:1%
测量压力范围:-10KPA-10KPA
法兰规格:外径155mm,螺丝孔孔距130mm(其他规格可选配)
探头插深:300mm-1500mm
保护管直径:48mm、51mm、57mm
保护材质:不锈钢304、不锈钢316
显示仪表:盘装、竖式、横式、壁挂式
显示屏:LCD液晶显示
一、安装位置选择规范与典型错误
1. 温度控制要求
错误现象:选择600℃-750℃高温区域安装探头。
后果:高温加速锆头元件老化,缩短使用寿命。
规范操作:严格控制在400℃-500℃烟气温度区间安装,确保探头工作稳定性。
2. 位置环境适配性
错误案例:
炉体内部安装:导致信号响应延迟(>30秒),丧失实时调控价值。
烟道缩口处安装:高速气流引发粉尘堆积,过滤器寿命缩短50%-70%。
省煤器后低温区(300℃):高负压(>1000Pa)引发气密性故障,氧量监测值虚高2%-5%。
优化方案:选择烟气流通均匀、操作便捷的竖直烟道段,避开弯头及变径区域。
3. 数据代表性验证
检测方法:通过多点移动式氧量检测仪比对,确保安装点氧值与工艺段平均值偏差<0.3%。
二、电气连接关键注意事项
1. 热电偶极性管控
风险点:正负极反接导致温控系统接收负向信号。
防护措施:采用色标管理(红色接K型正极,蓝色接负极),安装后需进行极性校验。
2. 线路可靠性保障
典型故障:
信号电缆未穿金属软管防护,炉体摩擦导致绝缘层破损。
长距离布线(>50m)未采用屏蔽双绞线,引发信号干扰。
检测流程:使用万用表进行通路测试,绝缘电阻值应>20MΩ。
三、气密性安装技术规范
1. 三级密封体系
第一级:探头法兰与安装座间加装石墨复合垫片,螺栓预紧力控制在25-30N·m。
第二级:标气入口采用M6不锈钢闷头封堵,配合高温密封胶固化处理。
第三级:周检制度,每季度使用氦质谱仪检测漏率(<1×10^-5 Pa·m³/s)。
2. 环境漏风排查
重点区域:吹灰器接口、观察孔等半径3m范围内的潜在漏点。
整改方案: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定位漏风,使用陶瓷纤维毯进行临时封堵。
四、特殊工况应对策略
1. 高磨蚀环境防护
方案A:加装316L不锈钢防护罩(厚度≥2mm),前端开设导流槽。
方案B:采用耐磨涂层处理,提升抗冲刷能力3-5倍。
2. 大流量烟气工况
热力学优化:在探头根部包裹50mm厚硅酸铝纤维毡,降低热对流损耗。
控制参数调整:将加热设定值提升5%-8%,补偿散热影响。
3. 信号异常诊断流程
第一步:接入模拟信号发生器,排除DCS系统故障可能。
第二步:进行N2/O2标气两点校准,验证探头线性度(误差应<1%FS)。
第三步:检查煤粉细度(R90≤18%)、二次风门开度同步性等燃烧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