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美国Telaire红外二氧化碳测定仪Tel7001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北京欧信胜科技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Tel7001
  • 所  在  地北京市
  • 厂商性质代理商
  • 更新时间2022/2/16 18:04:45
  • 访问次数441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北京欧信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型环保仪器公司,专业经销国内外*仪器,致力于将*的环保、生态、实验室仪器、安全防护等检测分析仪器引进国内,为广大客户提供*的检测方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由于公司全体同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以及业界与国内外众多厂商、客户的大力支持和信任,欧信胜已在气体检测、烟气分析、环境辐射、水质分析、实验室仪器、生态农林、工业检测、安全防护等众多行业领域,树立起独立、完善、便捷的代理服务信誉,公司客户遍及石油化工、电力、环保监测、教育科研、市政工程等行业领域。

移液器,水质测定仪。气体检测仪,环保安全仪器
美国aire红外二氧化碳测定仪7001

二氧化碳测定仪7001特点:
• 采用双光束红外吸收气体传感器,确保*稳定性和经久耐用
• 大尺寸易读显示器,温度显示单位℃或℉,CO2显示单位为ppm,容易调整海拔高度
• 通过外部接口和显示可快速简单校准,校准使用环境空气或气瓶
• 通过面板按键控制校准、设定海拔或转换温度单位
美国Telaire红外二氧化碳测定仪Tel7001 产品信息

美国aire红外二氧化碳测定仪7001

二氧化碳测定仪7001特点:
· 采用双光束红外吸收气体传感器,确保*稳定性和经久耐用 
· 大尺寸易读显示器,温度显示单位CO2显示单位为ppm,容易调整海拔高度 
· 通过外部接口和显示可快速简单校准,校准使用环境空气或气瓶 
· 通过面板按键控制校准、设定海拔或转换温度单位 
· 拉出支架可将仪器立在桌面上监测 
· 通过RJ45连接器输出电压,适用于大多数数据记录器接口 
· 直插式AC电源适配器,4AA碱性电池可工作80小时 
· 根据室内外CO2读数的差别计算并显示通风量(立方英尺/分钟/每人
· 通过CO2View软件,可直接记录浓度值到PC 
· 7001D可测量湿度并配备数据记录器用于远距离监测 

二氧化碳测定仪7001应用范围:
· 判定区域通风量是否偏低或不符合标准规定 
· 判定是否有通风过量,以节约能源 
· 确定通风量是否是空气质量报怨的因素 
· 确定车辆或器具燃烧烟气出现的位置 

· 作为固定安装的CO2传感器的校准参考 

二氧化碳测定仪7001技术参数:
 

检测方法

双光束红外吸收法

CO2通道

测量范围

0-10,000ppm显示,0-4,000ppm电压输出

灵敏度

1ppm

准确度

±50ppm±5%

重复性

±20ppm

温度系数

±0.1%读数或±2ppm/(参考温度25)

压力系数

0.13%读数/mmHg(可通过输入海拔高度调整)

年漂移

±20ppm

响应时间

T90<60s(22)

预热时间

<60s(22)

工作条件

0-500-95%RH,无凝露

贮存温度

-40-60

校准间隔

12个月,偏移调整使用0-1000ppm CO2

温度通道

温度范围

0-50显示,0-40电压输出

显示分辨率

0.1(0.1)

显示选项

或关闭,用面板按钮设置

准确度

±1(±2)

响应时间

20-30min(视环境温度而定)

校准间隔

12个月,偏移调整使用温度标准(10-30)

模拟输出

CO2

0-4VDC1mV/ppm(zui大4,000ppm)

温度

0-4VDC线性,0-40(32-104)

输出阻抗

100Ω

连接电缆

RJ-45DB9转接电缆

显示

LCD单独显示CO2/温度读数(面板按钮设置海拔高度,/,校准功能)

电源

电池类型

4AA电池

电池寿命

80小时(碱性)

外部电源

6VDC外部AC/DC适配器

电源要求

100mA峰值,20mA平均值,6V

认证

FCC Class 15 Part B


标准配置:
7001 主机,4AA碱性电池,中、英文说明书 
7001D
主机,数据记录器,通信电缆,4AA碱性电池,AC/DC适配器,软盘,中、英文说明书 

北京欧信胜科技有限公司竭诚为您提供全面的和完善的售后服务!

在找 美国Telaire红外二氧化碳测定仪Tel7001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