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作用。
煤本身具有高湿、高粘结性,在干燥过程中湿煤经由带式输送机进入原煤打散设备,经过快速打散的块状原煤进入呈负压的干燥机后分以下几个工作区:一是导料区,湿原煤进入此区与高温负压热风接触后被迅速蒸发出大量水分,原煤在大导角的抄板抄动下,形不成粘结便被导入下一个工作区;二是清理区,湿原煤在此区被抄板抄起形成料幕状态,物料落下时易形成粘结滚筒壁现象,在此区由于设备设计有清扫装置,清扫装置可以快速清理掉粘结筒壁的原煤,在这个过程中,清扫装置对于物料团球结块也起破碎作用,从而增加了热交换面积,提高传热传质的效率,提高了干燥速率;三是倾斜扬料板区,此区是低温干燥区,原煤在此区已呈低水分松散状态,此区已不具有粘结现象,经过热交换后成品达到所要求的水分要求,运动进入较后的出料区;四是出料区,干燥主机滚筒在此区不设抄板,物料在此区滚动滑行至排料口,完成整个干燥过程。
原煤烘干机的组织结构
原煤烘干机系统主要有热源系统、打散装置、进料系统、输送系统、烘干系统、除尘系统、电器控制系统、打碎机组成。
技术参数
产品规格 | 处理能力(t/h) | 电机型号→功率 | 减速机型号 | 入料水分(%) | 燃料煤热值 | 出料水分 |
Φ0.8x8 | 0.8-1.2 | M160M-6→3 | ZQ350Ⅱ-25 | 25±5 | ≥5500 | ≤13 |
Φ0.8x10 | 0.8-1.5 | M160M-6→4 | ZQ350Ⅱ-25 | 25±5 | ≥5500 | ≤13 |
Φ1.0x8 | 1.6-1.8 | M160M-6→4 | ZQ350Ⅱ-25 | 25±5 | ≥5500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