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S不锈钢板310S圆钢
沉淀硬化不锈钢:17-4PH(SUS630 / 0Cr17Ni4Cu4Nb)、17-7PH(SUS631 / 0Cr17Ni7Al)
双相不锈钢:F51(2205 / S31803 / 00Cr22Ni5Mo3N)、 F52(S32950)、 F53(2507 / S32750 / 022Cr25Ni7Mo4N) F55(S32760 / 022Cr25Ni7Mo4WCuN)、 F60(S32205 / 022Cr23Ni5Mo3N)、329(SUS329J1/ 0Cr26Ni5Mo2/ 1.4460)耐腐合金:20号合金(N08020 / F20)、904(N08904/ 00Cr20Ni25Mo4、5Cu/ 1.4539)、254SMO(F44/ S31254/ 1.4547)XM-19(S20910 / Nitronic 50)、318(3Cr17ni7Mo2N) 、C4(00C r14Ni14Si4/ 03Cr14Ni14Si4)
通过拉伸试验,获得了常温下GH3030高温合金的载荷-位移曲线,并通过公式推导、数据剔除和曲线拟合等手段,确立了该材料在常温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方程;在此基础上,采用SIMUFACT.FORMING有限元软件,对GH3030高温合金壁厚渐变锥形回转件强力旋压成形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成形过程中工件的等效应力、等效塑性应变和等效弹性应变的分布特征以及材料的塑性流动特征,探明了工件的成形机理;为了定量研究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工件凸缘平直度、锥筒外表面圆度和工件整体壁厚偏差的评价指标,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了芯模转速、旋轮进给量、旋轮安装角和旋轮圆角半径等关键工艺参数分别对这些指标的影响。
探明了相应的影响规律;基于均匀设计法和仿真模拟,以工件凸缘平直度、锥筒外表面圆度和工件整体壁厚偏差的评价指标为目标,研究了工艺参数的影响程度,并得到了优的工艺参数组合;后,借助三坐标测量仪对旋压实验件进行了坐标采集,得到了实验件凸缘平直度、锥筒外表面圆度的评价指标值,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符的结论,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可靠性。论文研究结果为实现空发动机钣金机匣精确成形提供了理论依据。
空发动机空心叶片通常需要在其内腔和表面制备一层铝化物防护涂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可以在叶片内腔和表面进行铝化物涂层的制备。空心叶片工作环境复杂,经常受到热冲击和高温腐蚀的作用,铝化物涂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护的作用,尤其是添加改性元素的铝化物涂层。铝化物涂层可以提高抗空发动机空心叶片的使用寿命,然而铝化物涂层制备过程是在高温状态下进行的,可能对空心叶片力学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采用CVD法制备了两种铝化物涂层,即单一铝化物涂层和钇改性铝化物涂层。涂层由明显的扩散层和外层组成,组织均匀,涂层中添加Y元素提高了涂层外层中的Al含量。涂层表面相组成都是单一的β-NiAl相。本文在900℃进行了100h高温腐蚀试验,结果表明,抗高温腐蚀性能钇改性铝化物涂层>单一铝化物涂层>GH4169基材。
单一铝化物涂层试样表面有局部腐蚀坑,截面涂层界限模糊,涂层与基体间有明显裂纹,基体中发现S元素,涂层发生局部腐蚀失效;钇改性铝化物涂层表面无明显腐蚀剥落现象,截面涂层界限清晰,涂层外层中仍然有较高的Al含量,且表面仍然含有β-NiAl相。Y可提高氧化膜的结合力、改善氧化膜的塑性、阻止涂层与基体元素之间的互扩散和促使氧化膜的生长机制改变为以氧的内扩散为主导,进而改善铝化物涂层的抗高温腐蚀性能。本文还进行了900℃水冷和空冷两种冷却条件下的热冲击试验,结果表明,经过520次热冲击后,单一铝化物涂层试样表面比钇改性铝化物涂层表面裂纹长度更长和密集程度更高,Y元素可提高氧化膜与涂层间的结合力,并且容易在缺陷处聚集,起到“钉扎”作用,有抑制裂纹扩展和裂纹萌生的作用。在空冷条件下进行热冲击,1000次热冲击后两种试样表明涂层没有出现任何的裂纹、剥落,表现出较好的抗热冲击性能。本文研究了CVD法制备铝化物涂层对GH4169镍基高温合金基材的高温持久性能和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铝处理后,GH4169材料在650℃高温持久性能提高幅度为1.0%,455℃低周疲劳性能下降幅度为4.7%。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不断发展,列车时速也不断提高,从200km逐步上升到350km。高速列车通常采用盘形制动。紧急制动过程中,通过制动盘与制动闸片剧烈摩擦将列车动能转化为摩擦热能,其中大部分热能被制动盘吸收。对于时速300km乃至更高的高速列车,制动时产生更大的摩擦热能,制动盘表面局部温度甚至超过制动盘用钢的A3点温度。在经过*反复的制动过程后,制动盘用钢表面会出现热疲劳裂纹、热斑等热损伤,对其使用寿命产生危害。苛刻的服役环境对制动盘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制动盘用钢对强韧性及热疲劳性等性能的需求提高,本论文在28CrMoV制动盘用钢的基础上对合金成分进行优化,提高钢的A3点温度和导热系数,并针对显微组织演变、第二相粒子析出、力学性能及热疲劳性能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通过Thermo-Calc软件对制动盘用钢析出相的成分和析出行为进行了计算,并研究了合金元素对相变点和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应适当提高制动盘用钢中V、Mo含量,降低C、Cr含量。在基础成分的实验钢中,析出相主要为V(C,N)、(Mo,V)C、M23C6、M7C3和MnS相。增加V、Mo含量促进V(C,N)和(Mo,V)C相的析出,提高A3点温度,同时增加V主要形成析出相而对导热系数影响不大。而增加C、Cr含量促使钢中析出更多的M23C6和M7C3相,A3点温度降低,同时增加的Cr主要固溶在基体中而降低导热系数。此外,实验钢的A3点温度为840℃。在热力学计算基础上研究了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并通过热膨胀仪测定和绘制了实验钢的静态CCT曲线。结果表明,在温度不高于1000℃,增加V含量能细化奥氏体晶粒;而添加Nb在900~1200℃都具有较好的细化效果。
尼可尔合金:Nickel 200(N02200/ 2、4060/ 2.4066) 、Nickel 201(N02201/ 2.4061/ 2.4068)
哈氏合金:Hastelloy C(NS333)、 Hastelloy C-276 (N10276/2.4819)、 Hastelloy C-4(N06455/ 2.4610)、 Hastelloy C-22(N06022)Hastelloy B(N10001/ 2.4617/ NS321)、 Hastelloy B-2(N10665/ 2.4617/ NS322)、 Hastelloy B-3( N10675/ 2.4600/ NS323)
奥氏体不锈钢:F317L(S31703/ 022Cr19Ni13Mo3)、F316Ti(S31635/ 0Cr18Ni12Mo3Ti/ 06Cr17Ni12Mo2Ti)将凭借良好的信誉,雄厚的实力,低廉的价格,优质的产品,服务于广大用户。愿与广大新老客户携手并进,共创伟业。
310S不锈钢板310S圆钢实验钢中富V的M8C7(即V(C,N)相)和NbC相的溶解和粗化导致了异常晶粒长大。随着冷速增加,冷却转变组织中铁素体含量减小,而贝氏体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转变组织终*为马氏体。增加V主要提高析出V含量,固溶C含量降低,M8C7粒子含量增加。因此实验钢的Ac1点、Ac3点和Ms点温度提高,CCT曲线左移,全马氏体临界冷速从10增到15℃·s-1。Nb的影响与V相类似,但由于Nb增加量较小(0.045%),其效果也较弱。实验钢淬火+高温回火的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淬火温度为880~900℃,V含量应为0.31%~0.49%时,实验钢具有较好的强韧性。实验钢淬回火态的析出相主要为M8C7、(Mo,V)C、M7C3和M23C6。淬火温度为880~900℃时,增加V细化马氏体组织,提高小尺寸(Mo,V)C含量,同时抑制大尺寸M23C6和M7C3的析出,因此实验钢强度明显增加,而冲击功变化不大。
但淬火温度为920~940℃时,提高钒含量促使(Mo,V)C含量急剧增加,冲击功快速下降。回火实验表明,当回火温度不大于600℃时,实验钢冲击功小于100J;而在700℃回火时,屈服强度小于1000MPa。为了满足性能要求,回火温度应为650℃。此外,实验钢强度与回火时间呈对数规律下降,回火时间应小于2h。实验钢中Nb的佳添加量为0.025%。添加0.025%Nb后,实验钢回火马氏体组织细化,大角度晶界比例增加,因此强韧性同时提高。在回火初期,添加0.045%Nb抑制了钢中(Mo,V)C的析出,同时析出大尺寸NbC粒子,因此实验钢的强韧性同时下降。而在长时间回火时,添加0.045%Nb抑制了M23C6和M7C3粒子的析出和粗化,同时析出了热稳定性更好的M8C7和NbC粒子,因此实验钢回火稳定性提高,且冲击功与不添加Nb时差别不大,但仍小于添加0.025%Nb时的冲击功。通过冷热疲劳试验机、马弗炉和高温拉伸试验机进行了实验钢的高温性能试验,如热疲劳性、抗氧化性和高温力学性能。添加0.025%Nb或增加0.18%V(0.31%到0.49%)提高实验钢的热疲劳性能。添加Nb或V抑制了实验钢中大尺寸M23C6等的析出和粗化,同时M8C7或NbC含量提高,分布更加弥散,故实验钢组织稳定性提高,表面硬度增加。因此实验钢中主裂纹长度降低,热疲劳性能提高。氧化实验表明,增加Cr抑制了实验钢的氧化行为。氧化层分为两层,外层为松散的Fe203层;而内层更加致密,含有更高的Cr含量,主要为FeCr2O4和部分FeO。增加Cr提高了内层Cr含量,内层更加致密,氧化层厚度降低,抗氧化性提高。高温力学性能实验表明,当实验温度不大于400℃时,增加V、Mo含量提高实验钢的高温强度;而添加Nb、Cr对高温强度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