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中国
机器人应用市场快速发展,行业分析机构预测,2017年中国机器人销量将达10.2万台。但与此同时,低级终端厂家的竞争与投入过热,将有碍于产业的竞争力与创新升级。
中国现在处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下游,主要是系统集成、二次开发、定制性部件和售后服务。
中国机器人应用市场快速发展,行业分析机构预测,2017年中国机器人销量将达10.2万台。但与此同时,低级终端厂家的竞争与投入过热,将有碍于产业的竞争力与创新升级。目前,工信部目前正制定行业规范,拟提高准入门坎,严控工业机器人产业低端化和产能过剩风险。
目前中国制造业正大量采用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在37个行业大类、91个行业中。从应用面看,工业机器人在中国接近50%,都是用于汽车制造领域;电力/电子行业应用也已达到了21%左右。
自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后,工业机器人使用量大幅攀升。2014年,全国销售工业机器人超5.7万台,增长54%;2015年销量增至6.8万台;2016年机器人安装量已达8.5万台,超过新增工业机器人数量的30%。
行业分析机构预测,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10.2万台,累计接近45万台;同时,中国本土机器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2012年的不足5%,也将提升至2017年的30%以上。
中国工业机器人旺盛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带来了行业过热的迹象。目前,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省份有2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区40余个。近两年,机器人企业数量从不到400家迅速增至800余家,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3,400家。但多集中于中低级市场。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就表示,机器人领域产业低级化和低级产品产能过剩的风险,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一家机器人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5年后,中国机器人企业能剩下5分之1就不错了,没有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厂家基本没有生存空间。目前较具代表性的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新松、博实、埃斯顿等。
沈阳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指出,当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软肋之一,就是国外品牌占据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60%以上份额,、技术复杂的六轴以上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则占据90%。
从品牌来讲,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被四大品牌所占有:kuka(20%),fanuc(15%),Yaskawa(15%),abb(10%),国外大厂加起来超过了60%。
专家分析表示,现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仍基本集中在日本和欧洲。在日本,机器人的关键性部件—减速器是的,并且已经形成了技术壁垒;德国则在原材料、本体零部件具有很大的优势;中国现在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是系统集成、二次开发、定制性部件和售后服务。
中国企业在机器人核心技术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可靠性仍需持续提升。尤其在焊接、手术医疗等复杂精密技术的掌握度还不够,在感知和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方面,需加速追赶。即使是50美分的价差,也可能导致其失去顾客。但亚马逊的一项新策略,用机器人来阻止这些相关程序,从而干扰了沃尔玛。
(原标题:中国工业机器人将逾10万台 产业低端化和产能过剩风险)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