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中国机器人应用市场快速发展,行业分析机构预测,2017年中国机器人销量将达10.2万台。但与此同时,低级终端厂家的竞争与投入过热等问题,将有碍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从2013年开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保障、宏观经济促进、社会环境推动、技术发展支撑这四个方面。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人们被迫开始使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类进行生产。同时,由于我国一些关键性的核心部件逐渐国产化,对于低端的机器人已经实现了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加之新技术的出现,将会促进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在应用行业上来说,大的应用行业在汽车制造领域,它占了38.7%,而国内这个数据更大,接近50%都是用在汽车制造领域。
据了解,汽车生产的四大工艺以及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都需要有工业机器人的参与。在汽车车身生产中,有大量压铸,焊接,检测等应用,这一些目前均由工业机器人参与完成,特别是焊接线,一条焊接线就有大量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的程度相当的高。
另一方面,在汽车内饰件生产中,则需要表皮弱化机器人,发泡机器人,后的产品切割机器人。汽车车身的喷涂由于工作量大,性强,通常都会采用工业机器人代替。所以,完成一辆汽车的制造,需要的机器人相当多,工业机器人已成为汽车生产中关键智能化设备。
而工业机器人在电力/电子行业这几年的应用量增长也非常快,目前已经达到了21%左右,并且这个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国内,电子产品的生产能力占的大概60%-70%。因此,在中国的电力/电子行业,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将会有更大的市场。
工业机器人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代表,是国家工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目前,中国已然成了工业机器人大的市场。虽然市场需求非常旺盛,但也带来了一些行业过热的苗头。总体上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在世界上还比较落后,很多关键部件还需要依赖进口。
就中国目前的机器人产业来看,国内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省份多达二十几个,有超过四十个机器人产业园区。近两年以来,机器人生产企业的数量从原来的不到三百家迅速增长到了超过八百家,而相关的产业链条企业超过了四千家。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上马的现象在很多地区都有存在。
除此之外,专家指出,如何由数量、速度型转变为质量、内涵型,是当前本土机器人产业发展大的问题。同时,地方扶持政策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诱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导致企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削弱了用户使用自主机器人的信心。因此,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建设想要做大做强,还要解决诸多问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