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垫脚石or绊脚石 机器人扮演了什么角色?

垫脚石or绊脚石 机器人扮演了什么角色?

2017-05-18 09:20:48来源:thenewslens 编辑:沐子飞 关键词:机器人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阅读量:29442

导读:机器人也算是人吗?机器人也能拥有人权吗?它在人类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呢?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机器人也算是人吗?机器人也能拥有人权吗?它在人类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呢?近日,律师约翰。法兰克。韦弗在《石板》杂志中罗列出他对机器人的意见,他同时也是《机器人也是人》这本书的作者。他认为我们应该赋予机器人部分的人权,就像公司享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一样。
 
  为了让个人化机器人融入我们的生活,设计者必须精通人类互动的心理学,这方面目前已经有许多机器人学家正在着手进行。近日个人化机器人有了一个通用的专有名词,叫做“社交机器人”,大量研究都在探讨该如何让机器人拥有社交方面的魅力;这一点对个人化的辅助型机器人来说特别重要。
 
  研究显示,包括老人在内,多数人都愿意将机器人作为个人管家;研究还发现人们很快就会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机器人身上,并把它们当作一般人来打量。大家对机器人面容的喜好也会依功能而改变,例如给予财经建议的机器人好长的一脸聪明样,提供趣味和娱乐的机器人则可以拥有犹如孩子般的可爱面孔;至于在个人健康照护方面的机器人,大家还是偏好拟人的面容。只不过每一个人对自己机器人外貌的喜好似乎都不太一样,就跟维克多一样,很多人都觉得面容与人类过度相像的机器人,反而令人浑身不自在又毛骨悚然。
 
  一般来说,只有人类有所谓的情绪智商(emotionalintelligence,俗称EQ),但是若想要让机器人胜任个人和健康照护助理一职,让它们学习模拟人类的情绪智商就变成很重要的一环。只是在设计机器人的社交能力前,机器人学家必须先针对机器人欲扮演的角色设计出合适的面容。就如同前面所说的,人类习惯把特定功能的个人特质投注在机器人的面貌上,就像他们对不同职业的人也会有既定形象一样。
 
  伴侣机器人
 
  世界迈向机器人科技的日本,现在正打算为它们快速老化的人口开发伴侣机器人。日资公司柴田(Shibata)已经创造出一款名为Paro、浑身毛茸茸的可爱机械海豹,并且通过检测,成为疗养院用来进行动物治疗的帮手。当使用者对Paro好的时候,它会柔声低鸣;相反的,当使用者粗暴对待它时,它则会厉声尖叫。研究人员发现,Paro的陪伴能改善疗养院住民心中的那股孤寂感,且效果与犬猫的陪伴十分类似。
 
  此外,Paro也能从与使用者的互动中,学习该如何判断自己主人的声调和手势。或许有些人会怀疑机械宠物怎么可能达到跟真实动物互动时相同的好处,但是这些宠物对老人家来说,确实是比有血有肉的动物更好照顾。Paro不仅通过日本的认证,更通过意大利、瑞典和美国的检测,在这些国家它都证明了自己的临床功效。目前为止,机械宠物的功能还相当简单,能表达的情绪不多,不过当其内建软件更为精进时,机械宠物也可以跟孩子一样学习,快速与它们的主人建立起的关系。
 
  另外,日本电子界巨头松下电器(Panasonic)将谈话型机器人的外观设计成猫咪或泰迪熊的样子。这些机器人内建语音识别软件,它们可以跟疗养院里的老人对话,甚至能在老人没有响应时对护士提出警告。如果日本婴儿潮时代想要监控年迈父母的日常状态,则可以购买一款名为Wakamura的机器人。这款高九十一公分的谈话机器人,双眼装有摄影镜头,能够作为无法随侍在侧的亲属的耳目,帮助他们掌握父母的动态,提醒父母诸如按时服药等生活琐事。另外还有一款类似的机器人能够提供视讯功能,让亲属之间可以互相面对面交谈。
 
  尽管利用机器人监控孱弱老人的立意良善,但是这不表示这些老人就愿意被人如此二十四小时监控,就算这个在远程观看的人是他们的至亲也不例外。
 
  对他们来说,这样全天候的监视会令他们产生某种程度的不安感,因为无时无刻都有人能透过这些装置窥听他们的一举一动。即便不是政府这类具有庞大势力的组织在监控他们,但多数人仍将隐私权视为重要的人权资产,不愿就此放弃。更何况,我们很难保证不会有亲属将这类机器人用在不好的地方。假如这些机器人被广泛使用在老人照护上,日后它们似乎也很可能应用在监控幼童和青少年身上。接着,在某个时间点,或许雇主也会用这项科技监视员工的工作状态,执法单位则会用它来监控市民的行为举止。到那个时候,谁能够保障市民的隐私不受监控?隐私权会不会就此成为过去式,还是社会将再制定出一套保障隐私权的律法?
 
  另一项议题则是有关机器人的运作和维护,以及依赖机器人的使用者很可能因此失去了自理智能家园的能力。万一有一天机器人故障了,智能家园里其他组件的运作也可能受到影响,而此时仰赖机器人执行一切事物的使用者或许便只能束手无策的干等技术人员来排解问题;也有可能操作这类系统的复杂度,和其产生的小故障并不会让老人家的生活变得更简便,反而还会更加复杂化他们的生活。当然,不管使用者欢迎与否,将来MOBISERV是一定会有全天候监控用户的功能。
 
  社交功能丧失与法律问题
 
  不论你怎么看待这件事,MOBISERV机器人确实正在取代传统照护者的功能,并和人类的生活交织出许多重要的连结。年老或孱弱者大多会非常倚赖它们,而忙碌的家属也可能会高度仰赖它们陪伴他们的至亲。虽然机械伴侣必然会模糊虚实之间的界线,然而,就算机械伴侣内建的程序再怎么亲民,也不可能让使用者跟它们产生如同真人般的情谊。
 
  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很难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相比拟,因为机器人只会对使用者唯命是从,不会对使用者提出任何挑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尽管变化莫测、难以看透,但也就是这样,我们才得以从中成长。当人类能跟机器人以更简单、方便的方式建立起关系,我们还会愿意跟真实的人类建立情谊吗?事实上,与机器人相处越久,使用者就会越依赖它,同时他们丧失重要社交能力的风险也就会越大;也就是说,在使用机器人的过程中,使用者很可能因此以自我为中心,失去了尊重他人权益的能力。
 
  个人化机器人的功能越发精良,用户面临过度依赖机器人和丧失社交技能的危机就越大。人工智能的快速演进,将使机器人的外貌与人类越来越相像,让人难以分辨它和真人之间的差异。对某些人来说,机器人甚至可能会逐渐取代双亲或是配偶这类的重要关系。举例来说,有人大概会开始喜欢和机器人交欢,因为他们的某些性癖好或许会让他们的伴侣不安,但是机器人却会迎合他的每一项喜好。机器人能透过观察和试误学习,这将让它们看起来更加真实和聪颖。它们会顺应使用者的个性调整自己,与使用者发展出非常良好的关系。实际上比起人类,机器人或许会是更好的伴侣。随着机器人越来越人性化,和人类可能越来越机械化,届时男人、女人和机械之间的疆界大概会变得非常难以辨识。
 
  “让自己变成一个半机器人,并不纯粹是为了让你拥有更多的行动自由,这还和整个大环境的网络有关。”美国哲学家唐纳。海若威(DonnaHaraway)说。很快人类身上就会出现许多植入性的科技产物和仿生物对象,它们可以帮助人类地和整个物联网连结,物联网当中也包括了具备性能的智能机器人。其实透过这套纵横交错的网络,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拥有超乎本能的强大力量和能力,因为人类的本能和特质将会透过电子生态系统(electronicecosystem)不断向外扩张。尽管未来哲学家仍会对“人类究竟是由什么组成”这一项议题争论不休,但若机器人的发展一直朝这个的方向进行,人类也必须思考是否该在律法上为它们规范出应尽的权利和义务;只不过这个想法能否成立,还要取决于大众是否有将它们视同人类。
 
  现在你可以在亚马逊网络商店或eBay拍卖网站上找到许多五花八门、待价而沽的机器人,在军事用途和医疗方面也都能看见机器人的身影,然而真正促使大家注意到机器人合法性和道德责任这个议题的关键点,是自动驾驶汽车。
 
  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在美国驶过四十万公里的路,到现在都没有出过任何状况。但是如果有一天这辆车涉及交通事故,造成人身财产的损伤该怎么办呢?谁需要负责相关的法律责任?驾驶吗?可实际上这台车的运作又不受他操控。谷歌吗?但他只不过是设计和编写这辆车的厂商。还是该由车子自己负责?伤者能够向谁求取赔偿?倘若这辆车违反交通规则时,又是谁会收到罚单?
 
  司法裁判这类事件的责任归属取决于众人对机器人的看法,也就是我们是否有将它们的行为等同人类视之;不少律法专家都建议应该赋予无人驾驶飞机和自动驾驶汽车这类机器人部分法定人权,如此一来,一旦它们造成意外,才能让它们负担起责任。就连前面提到的Watson也应该将它视为是一个享有法律上权利和义务的人,以免当它做出误诊,导致患者受伤或死亡时,患者求助无门。
 
  律师约翰。法兰克。韦弗(JohnFrankWeaver)在《石板》(Slate)杂志中罗列出他对机器人的意见,他同时也是《机器人也是人》(暂译,RobotsArePeople,Too)这本书的作者。他认为我们应该赋予机器人部分的人权,就像公司享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一样。他列出了应该给予机器人的五大权利和义务,这可以让我们免于为不必要的诉讼花费心力,还可确保受害者能够迅速地得到补偿。
 

我要评论
  • 机器人交警“夸父”上岗: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

    “夸父” 机器人作为全尺寸高动态双足仿人形机器人,基本实现国产化,支持360度全向移动,最高时速可达5公里,还能轻松完成20厘米高度的跳跃。
    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夸父
    2025-05-06 09:53:20
  • 宇树机器人五一兼职靶场累瘫 蹲下休息跷二郎腿充电走红

    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机器人连续工作一小时左右就会出现电量不足、过热等状况,甚至在表演时直接“瘫倒”在地,不得不紧急暂停活动进行抢修和更换电池。
    机器人宇树H1机器人
    2025-05-06 09:49:54
  •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我国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投资布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层、模型层及应用层不断升级优化,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据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
    人工智能服务平台
    2025-05-04 09:58:02
  • 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出席,来自各央国企、研究机构,及京内外近50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企业与会。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
    2025-04-30 09:49:19
  • AI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2025-04-28 15:32:08
  • 从“原子”到算法!人工智能领域的“元素周期表”诞生

    研究团队发现,处于同一“主族“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与核方法)具有相似的数学内核,而位于相同“周期“的算法(如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则共享相近的泛化能力图谱。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2025-04-27 17:01:21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