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制造网 企业动态】关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朋友们,对于中芯一定不陌生。作为大陆半导体制造的代表性企业,中芯在取得2017年(第三十一届)中国电子信息第21名后,在近日公布的《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排在了第314名的位置。但这家获得如此多肯定的企业却在近日被指与一线大厂渐行渐远,那么中芯的实力究竟如何呢?
中芯是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大陆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提供0.35微米到28纳米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中芯总部位于上海,拥有化的制造和服务基地。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200mm晶圆厂;在北京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控股的300mm先进制程晶圆厂;在天津和深圳各建有一座200mm晶圆厂;在江阴有一座控股的300mm凸块加工合资厂;在意大利有一座控股的200mm晶圆厂。
被指与一线大厂渐行渐远
中芯虽位居第4大专业晶圆代工厂(次于台积电、格罗方德与联电),也扮演大陆半导体的要角;但中芯从2000年成立以来,几乎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赔钱,而中国台湾半导体教父张忠谋17年前曾表示,中芯不仅不会威胁到台积电,且会经营的很辛苦,没想到张教父一语成谶,然倾官方之力扶植的中芯为何连年亏损,与一线大厂渐行渐远?
中芯被视为大陆半导体的样板企业,17年过去了,营运之路却愈走愈艰困,财讯双周刊报导,归结中芯的三大败因,一是,创办人张汝京是建厂高手,并非经营高手,对生产良率与技术研发经验不足,只好全盘抄袭台积电,成为日后中芯诉讼大败的主因。
再者,大股东各有盘算,中芯内部有“中国台湾系、海归系、本土系”三大派系,彼此明争暗斗,导致经营团队不断更迭,不过,让中芯受伤重的,是厂区分散,生产线从上海扩张至北京、武汉、深圳等地,由于各省公公婆婆一大堆,难以形成中芯的产业聚落。
导报引述熟悉内情的台商透露,身为一家企业执行长(CEO)无法以理性决策做判断,却要奔走于地方政府进行协调,也是中芯的一大败因。
然而中芯的实力真是如此吗?
季度营收7.9亿美元
5月10日,中芯发布了2017年季度报告,其销售额约7.93亿美元,同比增长25.0%;中芯应占利润为698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6140万美元,同比增长约13.6%。
季度业绩:
营收约7.93亿美元,较去年第四季度8.15亿美元减少2.7%,较去年同期6.34亿美元增长25.0%;
毛利润约2.21亿美元,而去年第四季度约2.46亿美元,去年同期约1.54亿美元;
毛利率为27.8%,去年第四季度为30.2%,去年同期为24.2%;
归属于中芯的净利润为6980万美元,去年第四季度约1.0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6140万美元。
第二季度业绩预期:
中芯预计,第二财季营收环比将下降3%至6%;
毛利率将达到25%至28%;
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开支将达到1.79亿美元至1.84亿美元;
来自控股子公司的非控制性权益将达到600万美元至800万美元。
7月20日,中芯宣布,将于北京时间2017年8月9日星期三发布2017财年第二季度财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