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近几年,机器人应用逐渐从工业领域转向清洁、教育、医疗、助老助残和居家服务等领域,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得到迅速发展。服务机器人作为为人类服务的大众性消费产品,其产业的发展有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动力。
2016年国家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正式将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机器人元年”由此开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服务机器人市场需求强劲,将超越工业机器人的增速,拉动机器人行业增长成为机器人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据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中国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18年服务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达3490万台。
当下,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是催生机器人的大背景。当工业化水平快速提升,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劳动力的价值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权利和尊严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作为生产力的要素,成为宝贵的资源,迫切需要用机器替代部分人类劳动。
由于“二孩政策”的放开,未来我国每年将产生500至600万的新增出生人口,而这背后意味着教育消费将快速攀升,将有望增长出2000亿规模的新市场。摆正人工智能的定位,智能机器人产品作为教师助手或学生的学习伙伴,在家教、陪护、娱乐等场景,以及有课堂教育中将获得更快速、普遍地发展,从而为教育机器人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此外,教育事业对教育机器人的需求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根据中国机器人教育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7600家机器人教育机构,近5年增长了近15倍。而《2016教育机器人发展白皮书》也预测未来5年(2016-2021年)教育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111亿美元。
在提倡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研究型大学模式的今日,通过教育机器人课程的推广、通过动手组装和编程实践可以拓展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新型教育模式已成为青少年高科技教育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与此同时,中国整体客观形势对学前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国内学前教育市场的蓬勃发展,针对3-6岁少儿的学前教育娱乐机器人也将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对比发达国家来说,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起步较晚,因此,目前国内企业在技术上处于劣势,但同时国内企业也存在特定的竞争优势,由于服务往往需要结合特定的市场,而国内企业往往对本土的文化、环境和消费者需求有更深的了解,能更好地进行产品定位,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未来,随着语音交互和语义理解技术不断进步,以及相关零部件成本的下降,智能服务机器人有望在教育、餐饮、导购等领域替代大量基础性人力工作。对于企业而言,做服务机器人的时候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避免做国外服务机器人的“搬运工”。做服务机器人的创新创业的技术门槛一定要提高,增加技术高度。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随着服务机器人技术的成熟,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拓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