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随着人工智能逐渐由产业界进入寻常百姓家,其渗透速度也逐渐加快。如今人机交互革命的盛大蓝图已经展开,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人机交互形式将成为佳的战略突破口。
当前,人工智能逐渐由产业界进入寻常百姓家,渗透速度也逐渐加快。在美国,亚马逊、谷歌、微软、Facebook,正在百舸争流;在中国,京东、阿里、百度、腾讯,也均在不遑多让。
《科学》杂志认为,到2035年,人工智能会取代50%的人工劳动,在中国这一比例将高达77%。科大迅飞副总裁杜兰也表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中美对比中,我国的科研水平已经处于相对较好的位置,“在人工智能新的认知区域,我们已经进入了无人区。”
“我们认为,随着第6次IT浪潮到来,未来3-5年内人机交互就会形成以键盘触摸为辅、以语音为主的格局,人和机器的互动就会像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一样,语音是非常自然的交互方式。”杜兰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像水和电一样无处不在,也会进入到每个行业,深刻改变生产和生活。
事实上,人机交互革命的盛大蓝图已经展开,但是,再远大的蓝图,也得有找一个佳的战术入口——而无论是基于硬件层面的考量,还是结合实际应用层面的高频需求,智能音箱毫无疑问是一个佳的战略突破口。
15年前的互联网时代,PC时代搜索入口者,一度被视为互联网时代的;如今人机交互时代,既往移动互联时代的流量将注定进一步分化,而智能音箱则将成为未来重要的流量入口之一。与PC时代的搜索入口相比,当下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人机交互形式,显然要更自然、更。
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一步,语音识别的进步代表着机器的听力发展。近些年来,语音识别技术突飞猛进,受到广大公众的极大关注。但是在硬件、算法、内容方面,语音识别技术依然存在问题。
首先是硬件,硬件部分芯片与麦克风阵列是核心部件。当下的语音技术还只在算法阶段;其次是算法,主要包括语音检测、降噪、去混响和回声消除等传统音箱和通讯工具也需要具备的基本算法;第三是内容,语音识别的目的是将语音信号转化为文本,目前,语音识别技术相对成熟。声纹识别是根据语音波形反映出的个人生理和行为特征的语音参数,并以此来识别说话者的身份。但在现实中,该识别的准确率并不如指纹、虹膜识别。这也是智能语音更高“智能”形态的表现特征。
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智能语音也是如此。待到跨过硬件、算法、内容三座大山,预计到2020年,语音识别的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61.9亿美元增长到200亿美元,可以说语音识别未来的市场发展十分有看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