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随着智能化概念持续火热,智能船舶的发展在资本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正加速前行。如今,智能船舶已经实现商用化,未来或将成为远洋运输的主力,开启新的“智能海洋”时代,为经济化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智能船舶步入商用化 中国需把握产业优势夺取市场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发展迅速,自动驾驶风潮已向“海、空、地”全面渗透,受此影响,以无人驾驶技术为基础的智能船舶开始加速发展,并在近年来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
智能船舶发展成大势所趋
在科技大爆发的时代背景下,船舶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往的传统模式已经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淘汰,因为非智能化的船舶将无法满足未来航海运输的切实要求。
因而,智能船舶决定了各国船舶工业在未来船舶市场的地位,因而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的“必争之地”。为在智能船舶市场抢占先机,日本、韩国、中国及欧美国家的不少船级社、造船及船机企业均积极投身于智能船舶的研制。
日本船级社成立了海事业大数据中心,与IBM开发了相关软件,能通过收集机舱发动机、泵及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供设备优化和维修等建议;韩国现代重工则代表韩国智能船舶研发的前沿。该公司与网络服务企业埃森哲合作,构筑将船舶、港口、海运、运载的货物、海陆货运物流等信息连为一体的智能船舶联网系统。
中国应把握优势积极发展智能船舶
近年来,船舶与港口业务都经历了巨变。近海油气投资锐减,导致新建工程出现大面积的产能过剩及停产。贸易增长趋势有所放缓,船舶市场和海工装备市场都面临严峻形势。
从范围来看,中国已是当之无愧的造船大国,而且随着创新能力的增强、结构体系的改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国内需求的加快释放,中国正在加快转向造船强国。
在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的大背景下,船舶智能化发展愈来愈受到各国重视,我国对此也不断加强支持引导作用。同时,《中国制造2025》中也对智能船舶的发展予以了明确,智能船舶成为我国船舶工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因此,我国应在智能船舶制造领域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以占据这一大市场。
“大智号”智能船舶正式交付开好头
近日,由我国研制的艘智能船舶“大智号”在上海正式交付使用,这也是首艘通过船级社认证的智能船舶,标志着我国智能船舶的建造技术达到了水平。
据悉,“大智号”总长179米、船宽32米、深15米,载重量是3.88万吨,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研制,交付给招商局集团中外运航运有限公司投入使用后,主要用于中澳、东南亚航线的煤炭以及盐的运输。
“大智号”的智能航行系统可以获取船舶自身以及海洋洋流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可以提供省时、省油、舒适和低综合成本等航线。此外,智能运行与维护系统能够实时评估船舶设备的健康状况,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据介绍,这艘船与同等吨位的普通散货船相比,推进效率提高了3%,而相同航速日均油耗则降低了6%。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孙伟表示,“大智号”是首艘通过英国劳氏船级社和中国船级社认证的智能船舶,大的特点是船舶有了聪慧的“大脑”,实现了我国船舶工业全新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理念,同时也开启了更加安全、经济、环保的航运时代。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