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美贸易战不打了!但中国芯片攻坚战才刚开始

中美贸易战不打了!但中国芯片攻坚战才刚开始

2018-05-23 08:48:27来源:投资界 关键词:芯片系统阅读量:27097

导读:中美贸易战不打了,但是中国芯片产业的攻坚战才刚刚开始,想要打赢这场“战争”,把握正确的战略方向少走弯路至关重要。
  【中国智能制造网 行业动态】中美贸易战不打了,但是中国芯片产业的攻坚战才刚刚开始,想要打赢这场“战争”,把握正确的战略方向少走弯路至关重要。


中美贸易战不打了!但中国芯片攻坚战才刚开始

 
  受美国贸易禁令的影响,谋求芯片独立发展,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的口号。有人更提出谋求芯片产业全产业链自控,而在行业人士看来,“这是做不到的”。尊重芯片产业发展本身逻辑,是中国芯片行业崛起的前提。
 
  在对中国“缺芯”的这场大讨论中,资本尤其是VC、PE们被甩了一口大锅。随着这场“缺芯”事件不断发酵,未来可能会有热钱涌入,但是资本的种种顾虑事实上是没有改变的。更让业内警惕的是,在这股热潮之下,不乏炒作投机者。
 
  剔除掉对产业发展逻辑的不尊重和奢望依赖资本的“不现实”以后,中国“芯”图景才得以展开。包括华为在内的一批公司正在飞速发展,而这批公司可能就是数十年后的中国“芯”。
 
  芯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不可能
 
  2018年4月初来自美国的一纸禁令,突然让国人意识到拥有高新技术自主权的重要性。有人高呼,中国芯片产业一定要实现自主可控,这样才不会受制于人。
 
  对于这种观点,在接受投资界采访时,川土微电子创始人陈东坡表示:“芯片产业是高度协作和产业链的事情,所以那些鼓吹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什么都要自己整一套的做法一是做不到,再多的钱也做不到,美国也做不到。”
 
  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完完整整的自主可控产业链。芯片生产是一条技术密集度非常高的工艺线,一条生产线可能要涉及50多个行业,5000道工艺,其中涉及到晶圆、流片、封装、光刻等多个专业细分领域。
 
  就算是发展的美国,它的光刻机也是依赖欧洲的,材料则依赖日本。因为光刻机其内置镜头可能要涉及几百个供应商、数千个产品以及数万家企业。
 
  谋求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不可能,那就只能把功夫做“精”。芯片制造工艺有多精细呢,有个非常生动的描述,“指甲盖大小的硅片上蚀刻数十亿晶体管”,而这只是芯片制造几百道精细化工艺的一种。
 
  对于芯片制造这个“瓷器活儿”,陈东坡认为,应以积极开放的心态融入供应链。“融入协作很有必要,要让别人觉得你的角色无可替代即可。在设备,原材料,设计,制造,封测上面,集中精力做好几件事,甚至一件事即可。”
 
  上海张江聚集了国内许多芯片企业,其中很多都坚持高度精细化研发和生产的发展战略。如上海川土微电子聚焦在射频与模拟芯片领域,上海微电子则是国内光刻机。
 
  这些公司聚焦的都是芯片产业的细分领域。射频芯片是无线通信的关键部件,能实现信号的发射、无线传输和接收。目前,射频芯片的供应商大部分在发达国家。美国商务部制裁中兴通讯(000063,股吧)的禁售产品中,就包括射频芯片。
 
  光刻机则是生产集成电路的关键设备,目前光刻机基本上被荷兰ASML垄断,上海微电子则是世界四大光刻机制造公司之一,其封装光刻机已在国内外市场广泛销售,国内市占率达到80%,市占率40%。
 
  能否在芯片领域做专做细也是投资人挑选项目重点考虑的因素。鼎兴量子合伙人吴叶楠认为:“国内半导体公司要突围有两个路径。一是靠强有力的市场终端支持和培育,让它尽早进入良性循环;另一种是进入细分领域,迅速做大做强占领市场。”
 
  由于半导体产业链自身发展特点,芯片产业几十年来已经形成制造的格局,中国芯片生产商唯有尊重其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不盲目求大求全,才有可能在化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无可替代的位置。
 
  热钱涌入,肯定有人“浑水摸鱼”
 
  在中国未来芯片产业发展中,投资机构被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鉴于产业和资本的共生共荣关系,中兴通讯事件让业内对VC、PE诟病颇多。近年来,资本狂热追逐商业模式创新,盲目投资特点概念已成行业普遍现象,这被业内指责为“顾此失彼”,过度聚焦互联网模式投资,忽略了半导体等高科技行业。
 
  中兴事件让国人再次感受到大国政治博弈和经济较量的残酷性,呼吁政府大力扶持芯片产业发展的声音不绝于耳,希望政府可以从政策层面加以引导。政策风口之下,有投资机构以及创业者已经闻风而动,争相布局芯片产业。
 
  有行业分析指出,芯片行业容易受政策宏观趋势的走向影响,在有政策导向和侧重的情况下,会更容易吸引投资者,对行业的预期也可能会略有上浮。
 
  据媒体报道,有些创业者已经不做区块链了,“转型“做芯片了,而这些人中有很多人可能连芯片的概念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
 
  “近很多人在讲我国芯片产业要实现自主可控,可以预见的是会有大量热钱流入这个行业。这到底是不是好事还有待论证。”有投资人表示。
 
  创璟资本黎芳宏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资金的流向是很难控制的,能否流到那些有研发能力的科研单位和企业手里还不一定,有可能反而产生一些行业乱象,在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历程当中也不是没发生过。”
 
  对于这种现象,上述投资人提醒道,“利用政策的红利是某些投资机构比较擅长的,但是想借助政策优惠实现较高的往往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对于芯片产业这样具备较大难度的行业而言,投资风险更高,投资机构不要盲目追逐政策风口,为了投资芯片而投资芯片。”
 
  众所周知,芯片产业投资的主要难题在于产业链长,流程复杂且变现难,盲目涌入的机构很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陈东坡也认为,接下来会有很多钱涌入这个行业,那么大的机遇和挑战都在这个上面,让专业的人用好专业的钱,这个事情就靠谱。剔除浑水摸鱼的,乘机揩油的,心平气和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政府保护好知识产权,用市场的方式调节资源,这个才是取胜道。”
 
  投资人也有自己的一笔账要算,芯片投资行业的的长周期和高风险性,决定了资本大批涌入的景象无法复制TMT。一方面资本都是逐利的,有投资人曾说,“投资芯片的收益基本等于卖肥皂”。
 
  再加上芯片行业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经验积累,是一个典型的“慢工出细活儿”的行业,愿意花这份时间的投资机构数量可能不是太多。高通副总裁、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沈劲提醒投资人和创业者,“想要涉足这个领域时,需要做好10、20年的长跑打算。认为3到5年就可以打造一个大公司,这种想法是危险的。”
 
  挤下三星,谁会是中国“芯”?
 
  在尊重行业发展逻辑和理性看待资本投资规律之后,中国“芯”图景才会慢慢展开,国内部分公司也正显现出峥嵘之象。
 
  市场研究顾问公司Compass Intelligence发布的新研究结果显示,在前15大人工智能(AI)芯片企业排名表“A_List”中,前三名依序为英伟达(Nvidia)、英特尔(Intel)以及恩智浦(NXP),苹果排名第8名、三星第09名;华为第12名,成中国大陆地区强芯片厂商。
 
  华为从2004年10月10月开始研发手机芯片,为此创办了海思公司。在海思创立之初,华为内部曾发生很大分歧。当时国内芯片行业流行一句话,叫“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在市场上购买产品和方案,比自主研发还要低很多。
 
  十余年后,国内公认的芯片研发好的就是华为的海思芯片。有付出就有回报,坚持自主研发也给了华为一般手机厂没有的底气。2018年1月美国高通在北京举行技术合作峰会,国内厂商华为缺席。2017年11月,小米、OV同高通签署备忘录,三年内采购不低于120亿美元芯片,华为也没有参加。
 
  在国产华为的大旗之下,像兆易创新、川土微电子和上海微电子这样的芯片企业也在努力成长,其中涵盖设计、制造等各个产业链领域。
 
  除了传统的芯片生产企业之外,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也不甘示弱,接起了芯片国产化的大旗。阿里巴巴是较早的入局者。早在2016年1月,阿里巴巴就入股中天微,成为其大股东。2017年6月,阿里巴巴又向中天微注资5亿元,正式进军芯片基础架构设计领域。
 
  互联网公司入局对跟中国芯片行业注入了新的力量。“可以说,阿里巴巴更多是做一个准备工作,不是想要取代某一家芯片企业,而是做到不受制于人。包括华为研发自主芯片,思路都是对的。”达泰资本创始人、主管合伙人叶卫刚认为。
 
  企业是一个行业发展的真正主体,所有的资本或政策要围绕企业本身来操作。在谈到企业发展愿景时,陈东坡说,我希望川土微电子能成为一家为客户赋能,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实现价值的专业芯片公司。这个十分简单朴实的目标,可能正是中国芯成长的源动力。
 
  2017年半导体产业缔造了一项新纪录,就是三星将英特尔挤下半导体营收的宝座。在此之前,英特尔已经连续25年稳居“大厂”的位置。这距离20世纪80年代三星建立半导体研究与开发实验室开始已经过了近四十年。
 
  不知要过多久,中国的芯片公司才能像“三星”一样成功实现逆袭。
 
  (原标题:中美贸易战不打了!但中国芯片攻坚战才刚开始 作者:王菲)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估值87.5亿美元!英特尔将出售旗下一芯片业务51%股份

    分析人士指出,英特尔的此次交易既为公司带来急需的现金流,又能使其更专注于CPU和先进制程研发,但如何扭转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的落后局面,仍是英特尔面临的根本性挑战。
    英特尔芯片
    2025-04-15 11:01:24
  • 全球首个石墨烯光芯片生产基地,启动建设!

    近日,德国芯片互联集成“黑马”Black Semiconductor宣布在德国亚琛(Aachen)建立其全新总部——FabONE,该设施将成为全球首个石墨烯光子芯片生产基地,专注于节能高性能芯片技术的研发和制造。
    石墨烯光芯片芯片
    2025-02-13 15:16:29
  • 这家厂商推出:全球首个商业级空地光通信服务

    DiamondLink 采用 Cailabs 的多平面光转换(MPLC)技术,优化激光波束以克服大气湍流对光通信的影响,使其能稳定传输 高通量(High-Throughput) 的数据。
    光通信芯片
    2025-02-10 10:53:08
  • 市值破千亿美元!光通信芯片巨头盈利大涨

    Marvell正通过定制AI芯片的批量生产和云客户对互连产品的强劲需求,加速向AI半导体巨头的转型。其人工智能驱动型增长战略已取得显著成效,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光通信芯片
    2024-12-11 14:40:43
  • 富士康将在墨西哥建设芯片工厂,生产Nvidia芯片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也是苹果公司最大的iPhone组装商。富士康一直受益于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因为该公司可以组装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工作的服务器。
    芯片半导体
    2024-10-11 17:13:27
  • 芯片、存储、能源可用性对创新的潜在影响

    芯片是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从智能手机到超级计算机,无不依赖强大的芯片来提供计算能力。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对芯片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芯片电子设备
    2024-09-11 08:17:38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