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瞄准细化医疗领域,可穿戴设备蕴含巨大市场潜力

瞄准细化医疗领域,可穿戴设备蕴含巨大市场潜力

2018-11-05 15:35:35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洛神 关键词:可穿戴设备医疗阅读量:56590

导读:近两年可穿戴设备市场逐渐回暖,苹果也在今年秋季的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第四代苹果手表Apple Watch 4,继续在可穿戴领域深耕。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近两年可穿戴设备市场逐渐回暖,苹果也在今年秋季的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第四代苹果手表Apple Watch 4,继续在可穿戴领域深耕。
 
  苹果今年新推出了Apple Watch 4,这款设备新增了心电图功能以及跌倒功能,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向医疗保健领域靠拢,或许其可以在人类医疗健康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这款智能手表才上市不久,却已经救了一个使用者的性命。
 
  据消息报道称,瑞典34岁男子独自在家做饭时,突感后背部刺痛,随即支撑不住倒地,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是他所佩戴的Apple Watch 4救了他一命。Apple Watch 4的摔倒检测功能及时检测到了佩戴者摔倒并拨打了紧急联系人的电话,幸而紧急联系人就住在附近,该男子得到了快速救助,保住了一命。
 
  这个事件也让我们深思,一块手表就可以拯救一个人的性命,说明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不断加强对人体健康管理的研究会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根据新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预计将会达到74.2亿元,另外到2018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到184.3亿。
 
  可见在医疗领域,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据了解,当前由于人们工作压力大,很多疾病呈现更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潜伏在人们体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抑郁症、癌症、亚健康状况等成为了威胁我们生命安全的一大杀手,这些疾病都具有潜伏周期长,提早觉知可预防的特点,因而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治疗可以有效的避免病情恶化的状况发生。
 
  不仅如此,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医疗资源也越发紧张,即便到了后期发现疾病后进行治疗也很难得到好的医疗资源,因此提前发现身体异常并及时进行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使得可以实时监测身体各项指标数据的可穿戴设备成为了各企业主要研究主攻的方向。
 
  可穿戴设备向医疗领域扩张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创造,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烨也表示,我们已经迎来了从感知外部世界与环境的时代向感知自我时代的转变,尤其是在自我身体健康方面。这是一场变革,甚至会有机会改变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现状。
 
  目前可穿戴设备向医疗领域不断深入,已经有一大批可穿戴医疗研发企业诞生。就在今年的6月份,可穿戴巨头Fitbit公司也将进军医疗领域,开始生产医学科技产品。除此之外,JUNE Bracelet、Motus Global、ZOLL Medical公司也纷纷加紧对可穿戴医疗产品的研发。在国内,也有一大批创业公司闻风而动,乐动、同心、华米、京颐科技、启明医疗等公司也快速成长起来,并获得了大额融资。
 
  在产品方面,可穿戴医疗产品也日渐丰富,告别单一计步、监测心率的模式,开始向更加的医疗健康应用靠拢。例如当前已经研发出专门针对心脏问题的可穿戴心脏监测设备,当代年轻人加班、压力大时常会发生心脏骤停、猝死的现象,这款设备可以24小时对心脏进行监测并绘制心电图,实时反馈异常,避免悲剧的发生。
 
  除此之外,可以测量血压、血糖等慢性病的可穿戴设备也被研发出来,帮助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时监测自己的血压血糖情况,及时提醒,进行有效控制。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智能手表可以准确测量患者的血压情况,甚至在用户睡觉时一旦发现血压偏高或者有中风的迹象,手表就会通过手腕加压和手机提醒的方式来发出警告。针对高血糖的情况,智能纹身、智能隐形眼镜、智能胰岛素贴片等都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服务,从细微处监测身体血糖异常情况。
 
  现在用于监测身体各项指标的可穿戴医疗设备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同时随着我国亚健康人口的增加,对智能医疗相关领域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可穿戴医疗的发展形势让人看好。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