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你对宪法了解多少?“国家宪法日”让机器人讲给你听

你对宪法了解多少?“国家宪法日”让机器人讲给你听

2018-12-04 10:47:40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林中易木 关键词:法律机器人阅读量:55807

导读:12月4日是我国第五个“国家宪法日”,在此普及和宣传国家宪法的重要节日里,普法机器人正逐渐成为活动现场的主角之一。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12月4日是我国第五个“国家宪法日”,在此普及和宣传国家宪法的重要节日里,普法机器人正逐渐成为活动现场的主角之一。
 
  近年来,为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人民的权益及维护社会公平,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进社会法制化的建设。
 
  自82年宪法颁布以来,刑法、民法等法律文件的逐步出台,让我国具备了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现实基础,但由于我国法治传统的缺乏、民众法治意识的落后,以及法治实践动力的不足,不仅让我国法律的生命力和遭受挑战,也让我国的法治建设遭遇阻碍。
 
  在这样的情况下,普法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而为推进普法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现代科技的应用与融入变得越来越常见。其中,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普法装备,正在成为我国普法建设中的重要载体和工具。
 
  “国家宪法日”普法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依法治国的前提是依宪治国,自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以来,宪法普及就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国特别在2014年12月4日设立了“国家宪法日”来宣传和普及宪法,今天已经是我国的第五个宪法普及宣传日。
 
  那么,为什么我国要将宪法普及看的如此重要呢?这是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宪法,树立和维护宪法的,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做到依宪治国。
 
  但一方面由于我国法制传统和民众法制意识的现状,本就影响我国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应用;另一方面,宪法作为较为“宽容”的法律,不像刑法和民法那样“严厉”,“违法可怕,违宪不可怕”观念的盛行,更加导致了宪法生命力和的流散。
 
  鉴于此,为了让宪法不只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为了让其真正发挥出根本大法的效力和性,国家希望通过“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利用普法工作增强民众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完善宪法的实施与保障,终推动我国法制建设的有效升级。
 
  “机器人普法”正在频频出现
 
  以往的宪法普及工作主要依赖于普法人员,这种普法方式存在着效率低、覆盖窄、周期长、成本高、普法效果不显著等缺陷,是造成我国宪法普及难以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时至今日,宪法普及工作要想获得真正的实际效果收益,不能再依赖传统落后的普法方式,而需要推动普法工作的智能化升级。
 
  目前,应用机器人助推普法方式的快速升级,正在成为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加持下,普法机器人通过“机器换人”,有效的将普法工作揽入自己怀中,不仅大大提升了普法工作的效率、范围和质量,更降低了普法成本和对人力劳动力的消耗浪费。
 
  前两天,大连市在“国家宪法日”相关普法宣传活动中,就将多功能应用型法律机器人“大连小司”带到了活动现场,凭借着其“大脑”内汇集的5万多个法律实体问题、300多个民商事案由、6000多种法律服务文书,以及40多万条法律法规,“小司”为现场群众带来了精彩的法律知识讲解和普及。
 
  当然,大连市普法机器人的应用,只是拉开了今年“国家宪法日”宣传的序幕,从去年宪法宣传日的开展情况来看,湖南、山西、北京、浙江、深圳等几十个省市地区都将开展机器人普法活动。由此可见,如今的机器人普法,已经成为了我国法律宣传的主要途径和重要趋势。
 
  “智能普法”未来需走进日常
 
  机器人宣传和普及宪法,无疑给我们开启了智能化的普法新时代,机器人所展现出的强大功能和价值,推动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快速发展。未来,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普法”不仅仅只存在于“国家宪法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之中,还将进一步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普法机器人还可以出现在司法部门、诉讼中心、法务机构、培训机构、学校课堂等众多场景之中,通过给人们提供日常法务咨询、协助法务人员执法用法、以及培养学生法律知识和意识,都能够推动法律知识在人群中的宣传和普及,在落地实践与应用的过程中,将法律的生命力和性得以延续和加强。
 
  不过,在此过程中,法律机器人也要注重自身的智能性、人机交互能力和购买应用成本等因素,只有做到自身的物美价廉、实用,才能真正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