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人工智能系列文章之产业篇(三):智能终端

人工智能系列文章之产业篇(三):智能终端

2019-01-08 15:41:53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月初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终端阅读量:60671

导读:如今,崭新的2019年已经到来。在新的一年里,人工智能领域将有何新趋势?智能终端产业又将向何处发力?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是加速崛起。今年来,人工智能产业持续落地,技术应用越发成熟,各国围绕人工智能所展开的竞争性布局也愈加频繁。不仅如此,各大科技企业也将人工智能视为把握未来市场机遇的关键。

  在市场、政策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融合应用日趋深入,并推动着诸多传统行业与产品迎来全新变革。其中,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渗透、普及,手机等移动终端及可穿戴终端设备等纷纷开启智能化升级之路,智能终端产业日渐成型。
 
  如今,崭新的2019年已经到来。在新的一年里,人工智能领域将有何新趋势?智能终端产业又将向何处发力?值此新年初始、万象更新之际,中国智能制造网特推出系列文章,浅谈人工智能发展点滴。今天推出产业篇其三:智能终端。
 
  移动智能终端
 
  无论是通用技术还是前沿技术,其价值的实现都在于应用。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而言,其涵盖范围广泛,细分领域众多,对工业、农业、商业活动,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重大影响。而在现今,移动通信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手机行业的应用也受到了高度关注。
 
  实际上,传统的智能手机并非真正智能,而是在功能方面相对丰富。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新一代智能手机正陆续面世,并成为人工智能落地的主要场景。从目前来看,在智能手机领域,图像识别、人脸识别、机器算法等技术以及AI芯片的应用为常见。
 
  起初,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手机中的应用以提升拍照功能及体验为主。2016年,AI拍照开始崭露头角,到了2018年,就迎来了全面爆发。国内的主流手机品牌均推出了具有AI拍照功能的智能手机,掀起了一股AI拍照热潮。
 
  此后,人脸识别技术在移动支付、身份验证、密码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日渐普及,成为了智能手机领域新的焦点。而智能手机专用AI芯片的面世,更是宣告了“人工智能手机”时代的启幕。既然手机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移动终端之一,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一领域的渗透,自然拥有巨大市场前景。
 
  除了手机外,汽车正成为新的移动终端平台。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为我国汽车智能化发展确立了三大步骤。因而,以智能汽车发展为契机,车载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也将渐成主流。总的来看,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新一代智能手机与车载智能终端将是两大拳手产品,也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主场景。
 
  可穿戴智能终端
 
  移动智能终端主要服务于人们的社交、消费与出行,而可穿戴智能终端则重点服务于人们的休闲、健康生活。受到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普及的影响,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智能眼镜等可穿戴智能终端产品也越发常见。
 
  相对而言,较之智能手机、车载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智能眼镜等产品中的应用还没有那么深入。这些可穿戴智能终端在产品形态和应用服务等诸多方面都还拥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商业化模式还有待完善,市场增长趋势尚不够稳定。
 
  因此,围绕可穿戴智能终端产品,还需进一步寻找人工智能技术与之融合的佳角度,以发挥两者的应用优势与价值。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鼓励开发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智能眼镜等可穿戴终端产品。
 
  当然,可穿戴终端产品不止这些,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也属于可穿戴设备范畴。以智能机器人加快发展为机遇,医疗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日渐提速,这些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终端化趋势也越发凸显。
 
  面向2019年以及更遥远的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完善与应用将会继续,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将不断加速,围绕人工智能所展开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作为人工智能重要落地场景,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智能终端等智能终端产品的普及可以预期,智能终端产业的重要性也将不断提升。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我国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投资布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层、模型层及应用层不断升级优化,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据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
    人工智能服务平台
    2025-05-04 09:58:02
  • 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出席,来自各央国企、研究机构,及京内外近50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企业与会。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
    2025-04-30 09:49:19
  • AI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2025-04-28 15:32:08
  • 从“原子”到算法!人工智能领域的“元素周期表”诞生

    研究团队发现,处于同一“主族“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与核方法)具有相似的数学内核,而位于相同“周期“的算法(如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则共享相近的泛化能力图谱。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2025-04-27 17:01:21
  • 宾利发布突破性人工智能皮革检测技术

    人工智能皮革检测系统并不能完全取代宾利训练有素的工匠的技艺。通过自动化人工检测流程,该系统能够提供最高品质的皮革,工匠们可以用它来打造精致的手工缝制细节。
    人工智能皮革检测技术
    2025-04-27 14:42:55
  • 国产替代再下一城!20亿基地剑指全球智能终端导热散热市场

    2024年全球导热材料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00亿美元,但5G基站、AI服务器等高端应用场景对散热效率要求提升,技术迭代风险可能对传统热管技术路线形成冲击。
    智能终端导热散热设备
    2025-04-23 16:59:34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