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制造网 企业动态】前脚刚刚开始尝试指纹支付,后脚已经迈入刷脸时代。随着技术升级,
生物识别技术未来将会应用到各行各业,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的面部、眼睛、步态乃至表情都在告诉
识别系统:你是谁。
单一生物识别风险较大
不过,生物识别并非万无一失。Idiap研究所研究了当前
人脸识别技术对DeepFake(一个AI深度换脸软件)的检测效果,结果发现,目前人脸识别模型和检测方法在面对DeepFake时基本可以说是束手无策:性能非常的图像分类模型VGG和基于Facenet的算法,分辨真假视频时错误率高达95%;基于唇形的检测方法也基本检测不出视频中人物说话和口型是否一致。
当然,并非只有人脸识别能够被破解,指纹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方式都有破解方法。
多模态识别可抗击更高风险
这是否说明生物识别技术不安全?答案是否定的。不同模态的生物特征有其自身特性,抗伪造能力也不尽相同,人天生带着很多“传感器”——耳朵、鼻子、眼睛、手、等感官,人工智能的终目标是和人一样去做所有事情,也需要这些传感器。若要抗击更别的假体攻击风险,可以采取多模态融合的识别方式。
例如:步态和面部一体化识别,人脸识别识别条件相对略高,而步态即使在远距离复杂场景下亦可清晰成像,因此就可以把人脸决策权重和步态决策权重相结合,这样既能大幅度增加数据伪造难度,又能提升识别安全性。
金融与门禁市场是切入点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指纹和指静脉复合识别、人脸和指纹复合识别等技术,生物特征识别厂商除了巩固各自细分市场优势外,还可适当开发新复合技术,或与其他厂商进行合作,以复合生物特征产品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众多应用领域中,金融行业对多模态识别有着非常大的需求。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有助于降低金融诈欺所造成的损失,确保用户信息或数据安全,优于单一生物识别,或将成为金融科技未来趋势。不过,全国银行分支网点以十万计,从产品形态规划、后台服务系统搭建等整个谋划准备工作体量巨大,需要一定时间去推广落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智慧社区设备存量市场更新迭代需求较大,很多社区门禁和闸道都使用了人脸识别设备,但随着人脸识别设备规模越来越大,其弱点将会逐渐暴露,而与其他识别技术相结合的多模态设备将打破单纯人脸识别产品的局限性,成为门禁市场主流产品。智慧社区门禁和闸机将成为多模态识别的新兴潜力市场。
结语:毫无疑问,在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多模态识别将是未来生物识别的发展趋势。不过,不存在安全的技术,设计上再安全的系统,都可能因人为或意外因素而产生漏洞,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技术不可应用,而是应该警钟长鸣,更好地把控风险,严格遵循标准,努力将风险降至低水平。
(原标题:多模态识别崛起 企业可从这两方面切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