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垃圾“流浪”注定要凉!再生资源产业链迎配置前夜

垃圾“流浪”注定要凉!再生资源产业链迎配置前夜

2019-05-22 14:51:09来源:环保在线 筱阳 关键词:再生资源资源产业阅读量:25583

导读:据不完全统计,废玻璃、废塑料膜、废木料、废复合包装等低值再生资源在垃圾总量中的重量占比约为30%。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经历了5000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这段近日央视《新闻联播》罕见的表态再一次佐证:中国态度!而对于洋垃圾,我们的态度同样“硬核”:“中国将力争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绝不会放松、放宽要求”。
 
  “洋垃圾”禁令成效明显
 
  “洋垃圾”,即国家明令禁止、对生态环境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可能带来危害的固体废物。
 
  在此之前,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固体废物平均每年达到61.9万吨,几乎是悉尼海港大桥重量的12倍。另据统计,英国出口的2/3塑料垃圾被运往了中国,而德国有1/7的塑料垃圾也被运往中国。根据联合国数据,在20年中,中国接收了近一半废品,这使中国废物总量增加10%-13%。其中,约70%的塑料垃圾后都到了中国,这个数字相当惊人:每年约700万吨。
 
  但这样的“省心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一组数据或许更为直观:在过去4年里,仅废纸和废金属的进口量就呈现出大幅下降的态势。具体来看,2015年—2018年内,废纸进口量分别为2928、2850、2572、1703万吨,金额则相对应上涨至328、329.3、399.4、285.2亿元。不光是废纸,废金属进口量同样从2015年的810万吨降至2018年的534万吨,同一时期内的金额涨幅接近60亿元。
 
  而这样的数据对比源自中国禁止进口废塑料。2017年,我国吹响了阻击洋垃圾的号角:对“洋垃圾”启动进口管理,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种类不断增加。1年后,《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则从限制进口类别调整至禁止进口目录,全面禁止进口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以及纺织废料、钒渣等4类24种固体废物。
 
  下一步,有关固体废物进口的管制还将进一步加码。到2019年年底前,将逐步停止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进口。可以预见,明年固体废物进口量将再次呈现明显减量。
 
  再生资源产业链加速整合
 
  随着一步步收紧固体废物进口,与之相关的行业整治力度也正逐步加码。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分行业分种类制定禁止固体废物进口的时间表,这正是为了给相关企业留下腾挪和适应的空间。目前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数量达9万多家,回收行业从业人员约为1200万人。
 
  在“洋垃圾”禁令之下,包装行业上下游各种变量都面临着复杂的情况。另据不完全统计,废玻璃、废塑料膜、废木料、废复合包装等低值再生资源在垃圾总量中的重量占比约为30%。诚如原料价格上涨的压力给整个产业链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自2017年底到2018年年中,洋废纸进口的减少一度使箱板瓦楞纸价格产生波动。
 
  不过,行业“危机”也常常是产业转型的机遇。随着固体废物进口力度持续加大,一些不规范的再生资源企业被关停;同时,新技术、新模式已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而面对进口收紧与环保力度加大的双重契机,和有实力的跨界企业将迎来丰收季。业界分析指出,整体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
 
  垃圾有望终止“流浪”
 
  而自中国固废进口禁令生效以来,这些洋垃圾都去哪儿了呢?“蝴蝶效应”正在卷起风暴:按照德国垃圾业内的说法就是:“一个市场关闭了,该行业就开始寻找另外的市场。”自从中国禁止进口以塑料垃圾为主的“洋垃圾”以来,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就成了欧美等国垃圾的输送地。
 
  报告显示,2018年前7个月,马来西亚就从美国、英国等“洋垃圾”来源地进口45.6万吨塑料废品。而这一数量,接近该国在2016年—2017年的总和。2018年下半年,日美欧出口的废塑料总量为170万吨,因处理能力不足,滞留在这些国家的大部分废塑料无法及时焚烧或实现资源再利用。不过,环保人士不得不强调,只有9%的塑料废品会被回收。
 
  与加拿大的垃圾纠纷结束后,菲律宾也将不再接收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垃圾。越南决定自2018年六月中旬开始,对洋垃圾敬谢不敏。而就在几日前,包括中国在内的186个国家共同通过了一项决定:不再允许发达国家将其塑料垃圾随便丢给发展中国家处理。这也意味着,大多数塑料废物混合物在交易之前都需要得到接收国的事先同意。
 
  (原标题:垃圾“流浪”注定要凉!再生资源产业链迎配置前夜)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