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5G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离不开4K

5G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离不开4K

2019-08-26 14:17:57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今夕何夕 关键词:媒体融合4K阅读量:49520

导读:如今,电视、冰箱、洗衣机,几乎成为了居家必备的家用电器。4K超高清电视作为当红单品,在整个电视销售市场上表现抢眼。而5G与4K的融合应用,也引发多方期待。
  2019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不久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了《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加快高清电视和4K/8K超高清电视采集制作、集成播出、互动分发、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等系统建设,推动高清、超高清电视频道建设,推动高清、超高清电视在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的应用,推动普及高清、超高清机顶盒等。
 
  此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工信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发布了《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坚持“4K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线,要求2020年国内4K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8K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在相应文件出台后,
 
  我国多个地区立足实际,大力支持视频行业从业者开拓创新,积极进行探索和尝试,希望能够将4K、8K等技术融合应用于视频产业的各细分领域。
 
  四川为推动4K在各领域的应用,已经实施了多项举措。8月6日,四川5G+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大会在成都影视硅谷超高清影视基地召开。大会发布了《5G+4K/8K超高清技术白皮书》,启动全国超高清视频云平台、首届超高清影像作品大奖赛,并由多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四川5G+4K/8K超高清产业研究院,这标志着四川5G+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推进迈出新的一步。
 
  那么,当4K与视频产业相遇,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拿媒体演播来说,成熟的4K融媒体演播室解决方案,除了可以生产高帧率、高分辨率、高动态范围(HDR)的内容以外,内容的输出也可以适配各种4K超高清电视节目的制作、编码、播出、传输系统及终端。
 
  此外,运用4K、三维虚拟演播室、大屏互动、图文包装等多种技术手段,电视栏目节目制作拥有了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实现多信源采集、多景区空间共享、多媒体互动、多平台传输分发等功能,进而满足媒体平台的新媒体业务拓展、品牌频道创建、全媒体制播平台打造等需求。
 
  发展至今,人们对于对于“4K”这个概念已经相当熟悉了。其实,4K从数年前就已经开始推广了,在推广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直到现在,4K仍未成为真正的主流——多数用户配备的依然是1080p或2K分辨率的显示器,而日常看电影、电视剧等视频或者玩游戏时,4K依然属于小众之选。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对于4K产业的未来发展依然满怀信心。目前,我国已形成包括核心元器件制造、内容生产制作和终端呈现设备制造在内的三大4K产业链环节,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受市场需求增长、消费者消费理念转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4K电视产业发展已具备了一定优势。
 
  据近期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4K电视渗透率达到58.0%,预计2021年将达到71.0%。其实,在软硬件布局齐到位的情况下,4K很有可能会成为消费者更新换代时的要素。另据中国电子商会发布的《2019年1~6月中国彩电消费及下半年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19年1~6月,国内彩电销量达到2200万台,其中4K超高清电视的消费占比达到70%,这一数字的确从一定程度上放映出4K超高清电视的“受宠”程度。
 
  据业内人士预计,到今年年底,4K电视的消费占比将超过80%,进入全面普及阶段。4k内容供给缺乏、4k行业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偏少、4k行业规范标准缺等成为了中国4K产业发展的难点,有关人员应该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显然,5G时代,无论是电视剧、电影,还是动漫、综艺,与4K的联系都十分紧密。随着4K甚至8K的到来,电视台需要利用更多、更新的新媒体及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电视节目的制播需求。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行之有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将充分涌现出来,使4K产业发展充满蓬勃的生命力。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