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地球之肺”在燃烧,无人机带来“降火”良方!

“地球之肺”在燃烧,无人机带来“降火”良方!

2019-08-26 14:39:23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林中易木 关键词:无人机阅读量:49548

导读:上周,微博上出现了“亚马逊在燃烧”的话题,而在此之前,国外推特上也出现各大媒体对火灾情况的报道。在这些话题和报道中,我们发现当前亚马逊的火情正十万火急,周边城市已经笼罩在了浓烟与灰烬之中,同时近千起新的大火也正在亚马逊河流域周围滋生。鉴于此,扑灭亚马逊大火刻不容缓,挽救“地球之肺”迫在眉睫。
  作为世界上大的热带雨林以及“地球之肺”,近日有消息称,亚马逊雨林正在爆发火灾,且已持续燃烧了三个星期。
 
  上周,微博上出现了“亚马逊在燃烧”的话题,而在此之前,国外推特上也出现各大媒体对火灾情况的报道。在这些话题和报道中,我们发现当前亚马逊的火情正十万火急,周边城市已经笼罩在了浓烟与灰烬之中,同时近千起新的大火也正在亚马逊河流域周围滋生。
 
  而据了解,此次森林大火由于未得到及时的救援,目前已经对周边国家、城市、民众乃至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一方面,燃烧导致的一氧化碳和浓烟释放让人们感到明显的呼吸困难,不少人患上呼吸道疾病而挤满医院,城市笼罩在一片火光与尘烟之中;另一方面,大火也吞噬了难以量计的动植物资源和人类生命,生态的破坏以及森林“肺活量”的下降,也在让地球“呼吸困难”。
 
  鉴于此,扑灭亚马逊大火刻不容缓,挽救“地球之肺”迫在眉睫。
 
  但面对如此强势的森林大火,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降火”良方又该何处去寻呢?其实,眼下针对各种各样的森林火灾,这些年人们早已有了应对方法!只要借助无人机,人们不仅能够快速实施森林火灾救援,同时还能将森林大火掐灭于摇篮之中。
 
  众所知周,森林火灾是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其是森林安全的大威胁,每年平均要发生20多万起。由于其具有“速度快,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过去我们救灾处置较为困难,通过简单的人海战术虽然终能扑灭大火,但却在速度和伤亡上损失惨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智能科技取代人类与大火搏斗,成为了应对森林火灾的新方向,而灭火无人机也顺势而生。借助空中视角和高灵活性、高便捷性的优势,灭火无人机能够携带智能设备深入火灾中心,起到寻找火源、传递火情、预测火势、规划救援等作用,从而助力救援人员实施更、更安全、更快速的灭火行动。
 
  具体来说,借助灭火无人机,人们首先能够从空中大致了解火灾面积、火势走向等情况;之后深入火灾腹地,还可以进行气体检测预防森林燃爆,寻找火源掌握火灾关键点;根据前两步准备,无人机便可以在空中引路开到,远距离指引救援人员实施灭火行动,快速安全的完成灭火救援;后,一切完成后无人机还能进行灾后评估,让森林修复变得、简单。
 
  也就是说,无人机的融入让人与森林大火的对抗有了压倒性的优势,无人机通过拓展人们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大大降低了灭火救援的难度和危险性。与此同时,无人机广范围、低成本、率、强适应的优点,也解决了传统森林灭火中耗时耗力、事故多发、效率低下、安全威胁等痛点。
 
  当然,你认为这就是灭火无人机的全部吗?灭火无人机应用带来的帮助其实远不止灾时和灾后两大环节,其在灾前的作用同样是价值重大、。
 
  应对森林火灾,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确定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八字方针,可见预防才是杜绝森林大火的重中之重。但森林火灾受气候、气象、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存在“难预防、难发现”的特点。过去依赖人力巡检不可能做到全面、细致和及时,这时无人机便发挥出了功效。
 
  这些年,在电力电网、油气管道等领域的应用,让我们见识了无人机巡检能力的淋漓展示。而在森林巡检方面,无人机同样具有显著的巡检优势,这些优势用六个字概括就是:详、尽、全、快、准、稳!
 
  简单来说,就是无人机巡检森林不仅速度快、效率高、代价小;而且准确性高、覆盖范围广、危险性低、稳定性好。作为翱翔在天空的“雄鹰”,森林算是无人机真正的用武之地,森林受无人机巡检相当安全,而用无人机巡检森林也再合适不过。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