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个集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为一体的复杂综合体,其场景大而无边,有着其巨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其中,中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大量老城改造与新城同期建设,在此过程中,智慧城市不断走向落地。据IDC发布的报告显示,涉及智能交通和数据驱动的公共安全,以及与平台相关的用例和数字孪生系统正逐渐成为智慧城市项目的核心建设。
连续4年被Gartner评为未来科学技术的数字孪生,具有统一的数据源,可避免数据孤岛问题,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如雄安新区的规划正是基于数字孪生技术。
除产业界、工业界齐声高歌外,科研院所的群体力量也正在关注智慧城市领域,数字孪生顶层设计学派应运而生。
据悉,数字孪生城市是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层面的广泛应用,是基于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虚实交互的城市信息模型(CIM)。
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孪生城市具有传感监控即时性、城市信息集成性、信息传递交互性、发展决策科学性、控制管理智能性、城市服务便捷性等特征,通过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在虚拟空间再造一个城市,作为现实城市的映射、镜像、仿真、辅助与实验,进行大规模仿真、推演、预测,定位分析未来城市运行中可能遇到的瓶颈问题与社会风险,可以更好地实现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过渡。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以往智慧城市实践中“赋予城市以智慧”的姿态,数字孪生城市作为物理实体城市的“写实”,是通过对物质城市及其经济社会特征作统一的数字化记录和呈现,实现对城市复杂适应系统特性的认识、提取和应用,发现和顺应城市自身具有的自适应、自组织智慧,使不可见的隐性秩序显性化。
“数字城市综合体”包罗万象,需各方合力方能卓有成效。目前,国内投身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厂商甚众。除却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巨头BATD、金山外,安防企业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浙大中控、银江股份、易华录、东方网力也在此领域布局,还有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特斯联、上海电科、图盟科技、中兴软创、浙大网新、泰瑞、广联达、国地科技、超图集团、中科云谷等AI企业分食蛋糕。
结语:数字孪生城市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起点,中国智慧城市新建设热潮将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迅速蔓延。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合作下,覆盖视频智能、数据智能、应用智能多层次的“城市大脑应用超市”将逐步形成。
(本文根据城市怎么办、城市隐秩序、智慧城市决策参考、数据观、IDC咨询、阿里研究院、21IC中国电子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AI智道信息整理,安防展览网编辑)
(原标题:智慧城市领域范式变革:引入数字孪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