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多年来,哈佛大学的RoboBee项目一直处于微型机器人技术的前沿,他们研发的微型机器能够飞行、游泳、悬停、栖息并摆脱束缚。现在,在一项新的发展中,RoboBee又成为了使用软致动器,让机器运动的人造肌肉,实现受控飞行的微型机器人。
软致动器的主要好处是提高了回弹性--得益于小机器人的低质量其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而拥有柔软的人造肌肉意味着RoboBee在撞到墙、掉在地板或撞到其他机器蜂时避免受伤。
虽然明白这种制动器所带来的好处,但其制造难点是如何打造出足够强大的软致动器来实现飞行并且与此同时给予微型机器人足够的控制来实现悬停。哈佛新的这个软致动器技术就被认为是个取得这些突破的。
新的进展是由哈佛大学约翰·A·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和威斯生物工程研究所共同完成的。研究人员在现有的电动软致动器技术的基础上使用了100毫克弹性体,当暴露在电场中时,这些弹性体就会发生变形。
据了解,研究人员正是通过提高电场作用下电极的导电性才能让微型机器人利用上刚性致动器的性能并实现每公斤600瓦的功率密度。
另外,研究人员还获得了更好的稳定性以此来建造出一个轻型机身来容纳下微型机器人,其用了一根线来防止致动器弯曲--而这是软人造肌肉历来都不愿去尝试的。
研究人员在一个双翼RoboBee和四翼RoboBee上展示了这项技术。其中,双翼版可以从地面起飞,而四翼版则在障碍重重的环境下遇到数次碰撞后仍可以继续飞行。
此外,他们甚至还让两个四翼模型碰撞以此来证明它们即便在相撞后仍能继续飞行。他们还用四个致动器建立了一个八翼RoboBee。
研究人员希望这项技术未来能在搜索和救援工作中得到应用,有可能让机器人飞进瓦砾和密闭空间。
他们表示,软执行器易于组装和更换,但他们下一个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提高它们的效率,如果这个能够解决,那么按照研究作者Robert Wood的说法,“我们可以制造的机器人的极限是天空。”
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自然》上。
原标题:RoboBee成为利用柔性肌肉实现受控飞行的微型机器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