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冬眠”的共享单车被疫情唤醒 这波利好能持续多久?

“冬眠”的共享单车被疫情唤醒 这波利好能持续多久?

2020-02-24 15:13:54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月初 关键词:共享单车共享出行阅读量:51051

导读:在复工后,不少上班族选择了使用共享单车出行。本来陷入了“冬眠”状态的共享单车就这样被意外“唤醒”,那么,共享单车真的能就此翻身吗?
  随着全国大多数省区市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基础上,开始逐步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正从各地返回一二线城市。在复工后,对于上班族来说,通勤问题是主要的困扰。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选择何种通勤方式至关重要。
 
  防止疫情传播和感染,需要避免人员集中和大规模流动。就通勤方式来说,公交车和地铁属于人多密闭的交通工具,交叉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出租车、网约车要稍好一些,乘坐人数少,拼车几率低;私家车、非机动车则是相比之下更为安全的。其中,非机动车就包括了共享单车。

  因为这次疫情,已经复工的不少上班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愿意选择共享单车或者共享电动车出行。本来陷入了“冬眠”状态的共享单车就这样被意外“唤醒”,行业发展似乎迎来了特殊的转机。那么,共享单车真的能就此翻身吗?
 
  共享单车的“没落”
 
  前几年,在互联网技术加快普及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传感器等新技术持续发展等因素影响下,共享经济迎来了快速崛起,共享单车就是显著代表。在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初期,各路资本疯狂涌入,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充斥在大街小巷,消费者的使用成本一度近乎于无。
 
  后来,由于过度投放和管理不当,街头巷尾的坏车、废车越来越多,停放秩序愈发混乱。各地政府开始先后出台相关管理规定,遏制共享单车的无序投放、停放状态。即便如此,“单车坟场”也越来越具规模,令人触目惊心。
 
  2018到2019年,共享单车行业的资本动作开始趋于理性,业内洗牌也几近完成。阿里扶持的哈罗单车,收购摩拜的美团单车,还有滴滴支持的小蓝单车和青桔单车成为后的竞争者。这些活下来的头部品牌更加关注变现问题,持续发力运营端,对于政府的监管也更加配合。
 
  当然,注重变现也意味着共享单车“涨价”不可避免。2019年3月,滴滴运营的小蓝单车和青桔单车在北京首轮涨价潮,随后摩拜单车、哈啰单车也调整了起步价。这一年,共享用户经历了起步价上涨、计费规则调整、运营范围缩小等各种调整。
 
  在遭遇“押金退返难”、小品牌“猝死”、资本活跃趋冷、监管日益严格、“起步价上涨”等一系列情况后,用户对于共享单车的喜爱与信任迅速消退,共享单车行业逐步走向了“没落”,昔日的空前盛况眼看着就要成为历史。
 
  被疫情突然“唤醒”
 
  共享单车陷入了“冬眠”,似乎再也难以重现曾经的荣光。然而,突发的疫情,让共享单车被重新“唤醒”。
 
  在疫情防控初、中期,出于管控需要,全国许多城市都减少或者暂停了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的运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疫情防控人员、医务工作者开始选择步行和单车出行。由于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单车,共享单车成为了主要的选择。此时,共享单车开始体现出其独特作用。
 
  如今,在全国各地复工复产企业逐渐增多的形势下,务工人员在上下班过程中选择何种交通方式引发了大家的关注。有关部门建议,应当优先选择私家车、单车、步行等出行方式,从而防止不必要的接触和人流聚集。
 
  那么,因为这次疫情而产生的以外需求,能否帮助共享单车行业迎来真正的“重生”呢?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疫情为共享单车带来了一定的用户活跃和用户增量,但是这一利好不会无限期持续。等到疫情结束,人们就会再度“放弃”共享单车,选择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出行。
 
  不过,也有人认为,受这次疫情的影响,接下来人们对于自身健康会更加重视,或许有一些人会尽量避免集中聚集,选择共享单车等更加健康、更加小众的出行方式。所以,共享单车这次醒来后,会否很快重新归入沉寂呢?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