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微型机器人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

微型机器人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

2020-06-16 09:03:36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隗宁 关键词:微型机器人阅读量:21442

导读:如今,在科技领域,“小”似乎成为了进步的标志,把众多硬件和软件集成到越小的物体上,就越能体现技术能力。
  如今,在科技领域,“小”似乎成为了进步的标志,把众多硬件和软件集成到越小的物体上,就越能体现技术能力。
 
  从前像砖头一样的大哥大已经成为古董,而如今,生产轻巧纤薄的智能手机的厂商一家更比一家强,从前信号不好就要去拍拍“大屁股”的台式电视,已经发展成超薄液晶电视,电脑也是越轻巧越受欢迎。
 
  机器人领域,同样也在追求“小”。
 
  近,哈佛大学公布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HAMR-JR。这个机器人是科学家受到蟑螂的启发而研制的,长度为2.25cm,重量为0.3g,可以跑、跳、搬运物体,甚至可以翻动硬币。它的速度能比过世界上跑得快的昆虫,而且将可搬运自重10倍的物体。据研究小组称,是迄今为止小、快的微型机器人之一,其灵敏度是同类产品中好的。
 
  其实,微型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已经持续了多年,至今,世界各国已经在微型机器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无数科学家都在呕心沥血,持续努力把机器人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轻便。
 
  对于微型机器人来说,广泛的应用还是在医疗领域。
 
  很久之前,人们就开始幻想把自己缩小,进到自己的身体里,比如在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里,孙悟空故意变小被铁扇公主吃下去,通过折磨她来达到借扇子的目的。如今,吴承恩的幻想成为了现实,微型机器人早就能够做到这一点,但不是折磨人,而是救人。
 
  一、胶囊内镜机器人:应用为成熟的微型机器人
 
  微型机器人进入医疗领域,起源于人们对改进检查方式的要求。传统的肠镜检查会令患者感到不适,由此催生了微型机器人在肠胃检查方面的应用。
 
  2000年,以色列的Given Image第一个胶囊内镜获得FDA批准进入临床,但直到2013年,安翰公司推出的NaviCam,才能算得上微型机器人。 NaviCam系统拥有磁场精确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内镜、记录仪,定位器,15分钟左右即可实现胃部的全面检查。
 
  胶囊内镜机器人可以说是目前应用成熟的微型机器人,经过国内相关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胶囊内镜机器人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二、微型手术机器人:微创、精准医疗的需求
 
  近几年来,手术越来越讲究微创,从前的腹部手术需要打开患者的腹腔,不仅不利于恢复,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而如今,许多常见的手术只需要通过微型医疗机器人, 连连硬币大小的伤口,都会显得多余。
 
  2015年,美国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超微型机器人。它能够被用在耳朵、支气管等较小的人体部位,缩小了需要打开的切口。
 
  201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款神奇的微型折叠机器人,这种微型机器人被包裹在用冰做成的口服含片里,被人服下后会通过食道进入胃里,冰胶囊融化后,机器人会像折纸一样打开。展开后的机器人看起来就像一张有皱褶的纸, 它们遇热或受磁场作用时会膨胀或收缩,进而使机器人移动。外科医生通过外部电磁场影响机器人身上的磁铁, 进而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机器人也能通过屈伸自己的皱褶,沿着胃壁爬到指定的位置。此外,它还可以用自带的磁铁“捕捉”并移除异物,比如误吞的纽扣电池等。
 
  三、血管机器人:“运输工”与“清道夫”
 
  随着微型机器人越做越小,完成一些更微观的特定工作成为可能,血管机器人便是机器人应用于靶向治疗的产物。
 
  以往生病我们通过口服或者皮下注射的方式用药,但这种方式难免会造成药物的浪费,或者需要更多其他材料辅助,才能帮助药物更好的吸收。药物研发人员也在不断探索更好的药品和用药方式,但是除此之外,机器人在药物治疗方面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
 
  目前,血管送药机器人输送药物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作为容器携带药物至特定部位,然后通过控制变形打开容器;二是把机器人成海绵状,先浸吸药物到达目的地后通过变形挤压释放药物,从而达到精准释放的目的。通过这种方法,医生就能够更好的精确控制药物的使用位置与剂量。
 
  除了输送药物,微型机器人还可以用于血管清理。借助纳米技术,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者们设计出了一系列微型机器人,他们能够在病人体内对血管进行操作。
 
  例如,德国开发出一种像扇贝造型的微型游泳器,它能以不同速率将壳体打开、关闭,穿梭于具有黏度的液体中,因此可以运用在血液黏性提高所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与治疗上,对人类健康有所帮助。
 
  四、微型机器人的无限前景
 
  目前,在微型机器人的医疗应用方面,活跃和受人关注的是关于癌症治疗的问题。配合基于4D打印技术的医疗技术方案,微型机器人成为探索癌症治疗,或者靶向治疗的一种针对性技术。
 
  但是,目前不论是基于4D打印技术的靶向治疗技术,还是基于电子技术的“微型机器人”靶向治疗技术,都还需要时间进行完善,真正成熟的应用产品还凤毛麟角。而且多个科室的临床需求已经开始显现,我们可以说,目前的新研究可以让我们看到未来的新方向。
 
  不久的将来,随着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颠覆性突破的实现与临床应用指日可待。人类对于已知的癌症等等,将不再恐惧,我们期待借助于“微型机器人”配合治疗能获得显著的疗效。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