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交通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更是将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编入发展绿色产业目录,明确鼓励发展共享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发展共享交通业务——共享电单车行业迎来发展转机,巨头和资本也开始投来炙热的目光。
今年,随着滴滴青桔、哈啰、美团等巨头高调入场,共享电单车行业也变得更加热闹。
4月,滴滴宣布“0188”计划,目标之一是3年实现每天1亿单,其中,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一起构成的两轮业务被视为重要的支撑点。
8月,美团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共投入了近30万辆电单车,今年要在电单车业务上持续加码。
10月10日,青桔发布骑行数据报告,“十一”黄金周期间,长沙本地出游呈大幅上涨趋势。与去年同期相比,长沙市共享电单车骑行需求量增加16%,每天8时、14时、18时成为用车高峰时段。
共享电单车在县域等进一步下沉市场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刚需。早期政策尚不明朗之时,不少玩家选择在县域市场深耕,比如小呗出行、松果出行、小溜出行等。作为后来者,青桔选择优先覆盖二线为主的地级市,也包括一些新一线城市、省会及副省会城市,比如长沙、合肥、郑州、汕头等。
据了解,一辆共享电单车成本大约在2000-3000元,同时锂电池的成本和损失率也很高。一般来说,续航70公里的电池价格在1000元左右。而高昂的成本和锂电池更换成本需要企业前期投入,再加上日常的运营和维护,更进一步推高了企业投入成本。如何综合调动各类资源,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打开市场,已经成为了共享电单车企业是否能够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比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无疑更为便捷、省力、安全和规范,可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场景“10公里内”的出行需求。同时对于城市通勤的多元化、缓解道路拥堵、减少能源消耗、构建绿色出行体系等,都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共享电单的未来市场,已引发多发期待。据艾媒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电单车数量已超过100万辆,预计2025年共享电单车投放数量将超过800万辆。
不过,在共享电单车火爆的背后,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在城市人行道随意停放阻碍行人通行,在路边随意停放影响交通。更重要的是,在某些校园门口的共享电单车,学生骑行路上安全隐患大,一些学生在骑车过程中随意变道,以及严重超载骑行,这都是十分危险的。
当然,除了共享单车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眼下也十分火热。现阶段,我国已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不断加速推进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中国智慧出行市场潜在需求强劲、应用场景多样化,关联产业基础好,具备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独特优势。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也将取得更多新成果。
在各类共享单车、智能汽车、网约车发展火热的当下,共享电单车要想分一杯“羹”实属不易。企业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还是要将重点放在提升产品质量、升级技术系统、创新推广模式等方面。这样做,才能为企业长期盈利创造更多可能性。
每一位骑着共享电单车出行的用户,都应该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做讲文明、守秩序的出行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