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安全可控、依法合规 人工智能落地金融领域“讲原则”

2020-12-11 11:49:23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今夕何夕阅读量:49382

分享:
导读: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如今正成为产业快速升级的一大热点。
  智能制造网讯 如今,随着国家新兴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推进,5G、云计算、大数据等模块的成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养料”日益充足。
 
  依据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人工智能划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从全局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但存在结构性问题,侧重于技术层和应用层,基础层短板突出,底层基础技术和产品主要被欧美日等国家垄断,在AI芯片、智能传感器等领域比较薄弱,特别是在芯片领域,科技巨头已基本构建了产业生态,而我国核心技术方面较为缺乏,芯片严重依赖进口。技术层是基于基础理论和大数据,面向细分领域应用开发的技术;技术层较容易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适合展开广泛布局。一系列成果的取得,与政策、资金等的引入密切相关。
 
  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金融列为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和产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领域之一。2019年,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稳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这些政策文件为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2月10日,第五届智能金融论坛暨2020金融界年度盛典在京召开。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前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表达了四点看法。“金融科技的核心,还是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这一点囊括其中。加强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无疑对整个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2月11日,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智慧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李东荣在演讲中倡议提出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应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即依法合规、以人为本、安全可控、权责清晰。
 
  在安全可控方面,要加强人工智能研发者、使用者及其他相关方的能力建设和行为规范建设,确保相关人员具备人工智能金融应用所需的专业能力、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加强理论研究、模型测试、安全评估和审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智能金融系统透明性、可靠性、可控性,逐步实现可追溯、可信赖、可审计。按照分级分类管理思路,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确定相应级别的算法模型可解释程度,不应以技术黑箱等作为可解释性不足的理由。做好技术供应商尽职调查、风险隔离和退出管理,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和运维能力,避免对单一供应商的过度依赖。
 
  细分到各个金融场景来看,在风险管理场景中,人工智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金融行业,有句话叫时间就是金钱,有时候仅仅相差几秒钟,资产的涨跌可能数以十万乃至百万计。因此,对于风险案例来讲,风控人员可以使用AI算法来分析案例历史记录,并识别任何潜在的问题。这涉及使用机器学习来创建精确的模型,金融专家能够遵循特定的趋势和波动,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而做好资产管理和配置。
 
  在防范欺诈方面,人工智能所具备的潜力同样不容小觑,一些企业也在积极探索金融AI反欺诈的解决之道。例如,百融云创AI反欺诈技术覆盖了语音文字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人脸识别)和知识图谱(关联性分析)等前沿技术。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正在叠加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所积蓄的巨大能量。接下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将颠覆行业业务传统模式并促进其转变。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四企强强联手!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华为+科大 2024-05-31 10:35:31
四家企业应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聚焦中国石油产业特色,找准人工智能发展的切入点、突破口,细化目标路径,齐心协力打造具有能源化工行业特征,体现大模型技术特点的昆仑大模型,加快生产经营全过程创新链升级,共促人工智能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郑州市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发 2024-05-31 10:11:22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加快推进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特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早报|1-4月份我国集成电路产量达到1354亿块 2024-05-30 09:49:52
5月30日,ChatGPT免费用户现已能够尝试自定义GPT模型、分析图表等其他GPT-4o新功能;字节跳动正加大在AI领域的投入,不仅软件层面,也在AI硬件上进行探索;1-4月份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其中集成电路产量达到 1354亿块,同比增长37.2%......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